这些都是不确定的事情,而不确定,就意味着莺莺国需要面临不小的风险。因此,在太上天平国控制整个央洲,与维持现状、或者央洲朝廷获胜之间,还是后两者更加可靠可行一些。
李世民非常理解这种判断,毕竟一个是已经得到了充分印证的可靠道路,并且获得的收益并不小;一个是未知的,且目前看起来风险就不算怎么小的道路,获利也不能肯定。这两条道路之间,通常而言,没有人会去选择第二条。
不过,李世民其实对于太上天平国的选择也有几分好奇——如果太上天平国最终真的获胜的话,他们会承认央洲朝廷和莺莺国、西国还有咪国等国家签订的条约吗?
如果,直到灭亡,央洲朝廷还没有还完条约上约定的赔款——先不说这个数额究竟合理与否——太上天平国会愿意接着还吗?
如果坚持立场,他们能够顶得住莺莺国等国家的进攻吗?
清朝,崇德年间。
央洲朝廷将来说不定会依靠莺莺国等国家的保护……这个观点再一次被证实,皇太极也再度眼前一黑。
虽然,虽然这种做法,看起来确实能够延续央洲朝廷的存续时间,能够帮助央洲朝廷继续存在下去,但是,这样一来,如果后续央洲朝廷没有出现什么翻天覆地的转变——这个可能性非常低——那央洲朝廷的名声可就是彻底地黑了啊!
虽然吧,有时候名声也不是多么重要的事情,能够获得实惠才是真的。但是,央洲朝廷这么个做法,也未必能够获得多大的实惠。这样下去,央洲朝廷内部必将会走向一片混乱,内部斗争不断——总有大臣,是不想要看到朝廷这么屈辱地存在下去的,他们或许不会想要直接干掉朝廷,但是他们一定想要有所改变,而这种改变……
更何况,除了一些破罐子破摔的人,剩下的宣称自己“不在乎名声”的,都是觉得自己能够在日后重新翻盘,继而洗刷名声,重获声望的人或者势力——史书由胜利者书写,因而在过程中有时候声名差一些也无妨。但是,央洲朝廷能够成为最终能够书写史书的胜利者吗?
皇太极绝望地闭上了眼睛,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糟糕透顶的结局。
当年,宋朝的徽钦二帝,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日后,央洲朝廷莫不是也要步上这一后尘?
【罗德里克在收到霍普的命令后,便先去了明城,去观察了一番央洲朝廷军队在明城的防守情况,然后发现非常糟糕——守军不过一千人,还是没有怎么经过编整训练的,火炮都是旧的,还没有弹药。】
【为了帮助央洲朝廷更好地防守,罗德里克就防守情况提了一长串的建议。】
【随后,他去见了太上天平国的将领,并且表明了莺莺国舰队的态度,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接着,他先回了莺莺国舰队在申县的仓库一趟,带上了十二门大炮,用来加强明城的防御力量。随后,他再度前往了明城,打算看一看明城方面在防御工事上的改进情况。】
【而事实告诉他,明城的央洲朝廷军队,虽然接到了他的一串建议,但是却压根没有动弹。】
【一定要说的话,那就是明城城墙上的杂草,被明城的守军清理了一番,不过也仅此而已。】
【而罗德里克也将自己看到的情况一一汇报给了司令霍普。这样霍普的态度出现了转变——他开始认为,莺莺国舰队想要帮助央洲朝廷防守明城,与央洲朝廷合作,是一件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
【因此,他专门记下了这件事情,并汇报给了莺莺国本土,表示罗德里克已经充分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也已经竭尽全力,但是最终还是抵不过央洲朝廷的官员的无能和懦弱。】
【而这件事情,也让莺莺国舰队、霍普和弗雷德里克等人对于央洲朝廷的认知更进一步。】
【莺莺国舰队方面放弃了协助央洲朝廷防守明城——毕竟,已经没有任何办法了,除非他们直接派出军队,但那显然是明显违背了政令的行为。】
【于是,明城就在央洲朝廷军队的防守之下——当太上天平国逼近明城的时候,明城已经近乎是一座空城了,所有有办法离开这里的人,都用尽手段离开;作为明城最高的官员,这买了一艘船停在附近的海上,将自己的家眷和财产都安置上了船。】
【不过,最终这名官员未能一同离开,因为他在安排后路的时候只顾着自己,没有把守城的主将一同算上,于是,主将在愤怒之下干脆组织士兵阻止了该名官员离开。】
【关于离开明城后的目的地,不少人都选择了有大量外国人居留的申县——这种情况在日后将会愈演愈烈。】
【十一月底,太上天平国即将抵达明城城下的时候,一群莺莺国人出城面见了太上天平国将领,请求他们将攻城的时间推迟上七天,虽然起初不愿,但是将领最终还是同意了。不过,这并没有改变明城最终的结果。】
【七天后,太上天平国兵分两路进攻,央洲朝廷守军未战便散,混到了普通百姓的队伍之中。最终,太上天平国成功控制了明城。】
【随后,太上天平国军队再度用行动改变了一部分莺莺国人、咪国人等对他们的观点——太上天平国军队行为节制,少有劫掠,与外国人友好相处,允许外国人享有之前拥有的各种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