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后世的总结,普遍认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85年春至1986年年底这段时期,准确说是准备阶段。第二阶段是从1987年年初至1988年年中,第三阶段是从1988年年中至1990年年中,其实到了这一步,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基本已经宣告失败了,至于最后一个阶段是从1990年年中至1991年年底,改革最终因叛乱而没有完全实行。
如果说戈尔巴乔夫多坏,一心想要把国家搞崩溃,未免有些侮辱人了,其实戈尔巴乔夫只是讨厌大林时期的那套而已,他本来出生于苏盟南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普里沃尔内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其父是村集体农庄的普通工人。
因为父母工作忙,他大部分时间都跟外公外婆住在一起,跟外祖父最为亲近,然而好景不长,在他七岁的一个夜晚,“大清洗”波及到戈尔巴乔夫一家,外公被逮捕,罪名是和托派勾结、破坏集体农庄经济实力,从那之后,戈尔巴乔夫又由爷爷照顾,可是爷爷也因为没有得到种子,未完成播种计划而遭逮捕去了劳改营。
1941年,德意志入侵苏盟,戈尔巴乔夫一家没有被安排撤离,而是在距离前线不远的地方从事农业劳动,年仅10岁的戈尔巴乔夫失去了继续上学的机会,只能顶着隆隆的炮火声工作,在忙完工作后又马上抽出时间读书。
每一项政策都有利弊,但是那个时代赋予戈尔巴乔夫的,几乎总是痛苦的。
正是因为了解其中的弊端,所以在戈尔巴乔夫上位后,就开始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
主张改革这种事,往往都有种带使命的感觉,改革对于摆脱过去的威权主义残余的影响、为国家开辟通向未来的道路来说是必要的,但是它开始得太迟了,因而遇到了大量的困难,而改革的领导者又没能很好的克服这些困难。
后世总结了一堆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认为其把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加速发展机器制造业上,此举直接导致了国家经济上的困难,其中日用品方面特别紧缺,认为其忽视了法制建设,没有巩固领导改革的核心力量等等。
但张世元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戈尔巴乔夫的用人失误,或许他的工作能力很出色,但是他真的不懂识人用人,他最大的失误就是重用叶利钦和雅科夫列夫,尤其是叶利钦,此人完全一个利欲熏心的人,权力欲望很强,并且打从骨子里和戈尔巴乔夫意见相左,但是不擅长政治斗争的戈尔巴乔夫不但没有及时打压,反而提拔了叶利钦。
或许论起理论知识, 戈尔巴乔夫可以说得头头是道,但论起政治斗争,戈尔巴乔夫是拍马都不及叶利钦的。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从根本上放弃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该改革以彻底摈弃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以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名义,为西方国家宣传资本主义,取消了马克主义的指导地位,使整个国家的信仰崩塌,全国人民在思想上、政治上随着国家经济的继续恶化,在这种大背景下,叶利钦为代表的势力在以丑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支持下,利用改革后形成的混乱局面将苏盟引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最终导致苏盟解体。
虽然叶利钦如今和峥嵘集团的关系非常密切,但谁知道这个家伙大权在握之后,还会不会和现在一样好说话。
但就算有着这样的担心,峥嵘集团在俄罗斯扩张的脚步还没有停下来,反正也不贵,先把能弄到手的弄到手再说。
他不介意扔出一块蛋糕,但是他要拿大头,趁着混乱的时局,如何在苏盟拥有让任何人都不敢轻易招惹的势力,成了张世元接下来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因为错过了这个时间,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再有如此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