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猜不透黄宗羲的心思,他曾经看过黄宗羲的一些着作,对于他再了解不过了。
黄宗羲这一生,一直热衷于经济民生,可以说是最早的经济学家之一。
提出了重视商业的观点,对于重农抑商的世道来说,可以说是叛经离道。
只要利用好这一点,打动黄宗羲,比起打动史可法难不了多少。
老夫人看了一眼激动不已的长子黄宗羲,又看了一眼得意洋洋的周永宁,叹了一口气。
知道周永宁把握住了黄宗羲的心思,心里再是奇怪他怎么看穿黄宗羲热衷于用商贾之道改变民生,把握住黄宗羲的心思已经成为了既定的事实,不可改变了。
老夫人守着家业,一切都是为了长子黄宗羲,既然他想要去做一些事情,那就让他放手去干。
赔了所有家业也无妨,大不了就是把锦衣玉食换成粗茶淡饭罢了。
她一个老婆子活不了多少年了,只要长子能够高兴,一切都是值得。
老夫人直接说出了口:“国舅爷和我儿在这里先聊着,老身去一趟灶房,安排家里的下人给国舅爷备上一桌酒菜。”
周永宁听到准备一桌子酒菜,心里乐呵了,招揽黄宗羲这件事有了一半以上的把握。
黄宗羲和史可法一样,是个孝子,只要老夫人同意了,这件事就成了一半。
黄宗羲的孝子名声,毛承斗沐天波两人平时对于东林党子弟不怎么关注,也是知道黄宗羲是个孝子。
可见他孝顺的程度,不是做样子的孝顺,而是真正的孝子。
毛承斗沐天波两人对视了一眼,神色大喜,招揽黄宗羲这件事成了一半了。
心里也忍不住感慨连连,老大还真是算无遗策,就连东林党两大智囊之一黄尊素的长子都抢过来了。
东林党知道了这个消息以后,脸色还不直接气绿了,相当于给他们脑袋上戴了一顶绿帽子。
等到老夫人离开了花厅,黄宗羲可以畅所欲言了,直接毫无忌讳的问起了太子党这段时间做出的各种成果。
周永宁十分的坦荡,还没有把他正式拉入太子党,依旧是详细的说出了所有疑问。
只要黄宗羲问出的问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黄宗羲刚开始还只是钦佩周永宁的种种做法,到了后面,钦佩他的人品了。
甚至对东林党的说法产生了动摇,心想着这么一个坦荡的真君子,怎么能是仕林所说的混账国舅爷。
只有一种可能了,一定是东林党嫉妒国舅爷周永宁的才华,对他进行大肆的污蔑。
黄宗羲过去见惯了东林党的各种手段,只要有任何人不顺从东林党的想法,遭到各种不择手段的污蔑和造谣。
这么说来的话,国舅爷周永宁的名声也是遭到了东林党的污蔑,活生生把一个治国安邦的大善人,污蔑成了无恶不作的混账国舅爷。
每次谈到周永宁的时候,必定加上国舅爷三个字,让官绅百姓产生外戚祸国的恶劣印象。
黄宗羲刚开始还对周永宁要不屑一顾,聊了半天,产生了相见恨晚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