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那边儿定在正月初三结婚,何雨柱还特地找三大爷要了冉秋叶家的地址,提早一天提着东西登门儿拜访。
这小姑子结婚,当嫂子的,肯定得出场吧?
冉家可是真正的书香门第,这要是一家子都能参加雨水的婚礼,那气势上,就强了一大截儿。
这是1966年的年初,再过几个月,全国上下,会展开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运动。
那时候结婚,就太不是时候了。
何家兄妹的婚事儿,必须早早定下来。
年初二一大早,何雨柱就带着妹妹、妹夫,提溜着鱼、米、面、肉,登门拜访。
“谁啊?”
这时候的人民相对朴实,门上也没啥花里胡哨的,不少人家里,用的还是传统的门栓,只有少数人会在门后头安个防盗链条儿。
从门里看门外那“猫眼儿”,还是以后条件好了之后才普及开来的。
听到彬彬有礼的敲门声,冉家都有些狐疑。
因为冉家,已经很多年,没有登门拜年的客人了。
冉妈朱爱红推了推身边儿,正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的爱人:“老头子,去看看?”
“哎呦,这,这。”
冉爸一开门儿,门外头站着个其貌不扬的男人。
这人面容端正大方,只是脸上略带些风霜之色。
但是,看着贼眼熟。
冉爸顺着这人的肩膀往后看去,瞅着了何雨水。
“哎呦!稀客稀客,雨水这是带着哥哥来拜年了?”
冉爸热情的要接过何雨柱手中的布袋子,被他轻飘飘的一个侧身挡住了。
“东西重,还是我来吧。”
“哎呦,上门而是客,哪儿有劳烦客人的。”
冉爸不依,何雨柱只能慢慢儿松手……
“还……还真是……真是重啊……”
冉爸看着何雨柱拎着东西,举重若轻那模样,对礼物的价值与重量做出了错误的预判。
即便是何雨柱松手慢了些,可冉爸接过东西时,还是能感觉到从肩膀到腕骨,都在发出不堪重荷的悲鸣。
“这什么玩意儿啊?”
虽然不想在年轻人面前露怯,可冉爸已经有了把东西随手一放的心思了。
“五斤猪肉,十斤白面儿,还有两瓶茅台。”
之前和冉秋叶聊得开心,何雨柱差不多打听清楚了冉家人的大致情况。
冉秋叶是独生女,冉妈朱爱红教语文,爸爸冉丰华教的是历史。
朱爱红没别的爱好,就喜欢鲁迅的小说儿和杂文,何雨柱估摸着,只要俩人能聊上天,这个丈母娘,肯定对女婿一百二十个喜欢。
至于冉丰华的喜好就很大众了,他喜欢酒,尤其喜欢国产的高档白酒。
用冉爸的话说,在德国把啤酒当水似的喝,弄得现在除了国产白酒,喝什么都是水。
冉秋叶的祖父母辈,也都是当年公费留学的学生,在物理方面卓有天赋,并称是理论物理研究方面的一双伉俪,甚至一度引起了国外对“理论物理”研究的新思潮。
只是,“理论物理”这东西在国内应用范围不大,冉爷爷和冉奶奶并未归国。
对于爱国科学家来说,人在哪里不重要。
能为国家,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才是最重要的。
把孩子送回国,等国家有那个条件,有那个能力,接受最前沿的思潮的时候。
他们的回归,才能绽放出最大的价值。
朱爱红也好,冉丰华也好,是德国留学生圈子里自幼认识的青梅竹马,又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走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