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将自己开会的事情一一道来。
“领导说现在搞那个什么知青下乡活动,让知青接受中下贫农的再教育。
上次那个记者同志一开始说好给我们报亩产三千斤,转头就给我们报了亩产五千斤上去,这不是扯蛋吗。全部粮食加在一起说不定还有五千斤,还亩产五千斤?
这下好了,领导说我们水乡村粮食充足,让我们多接待一点知青。
我看了一下,一般村里就七八个,我们村要来十六个。”
村长一想到这件事脑袋就大。
自己村里的粮刚刚出事,现在就要来十六个抢饭吃的。
不仅要给他们每人预支一个月的口粮,还要解决他们的住宿问题。
问题是现在是双抢时节,谁得空给她们盖屋子住啊。
“要不先把知青安排在村民家里。”
“说的轻巧,放眼望去,村里有几户人腾得出空屋子给知青住的。自家人都你挤我我挤你,挤在一个屋子一张床上。”
“我记得社工庙还有两间屋子,可以让他们先住着,等忙完双抢再脱点土坯,重新建一个知青院。”
“不行,社工庙那房子啥都没有,还小的要命,十六个也挤不下啊。”
“哎,前两天不是才收了老何家的老屋吗,那个够大,住的开,可以让她们先住着,到时候建了知青院再让她们搬出去。”
“那就先这样吧,看看他们啥时候到,到了再做打算。”
就在大家都以为知青会在双抢之后才来时,知青来了。
收到通知的第二天上午,王村长还在地里修田埂。自家大孙子就跑来说,邮递员送信来,让他今天下午去车站接知青。
村长急急忙忙洗干净腿上的泥点子,垫吧了几口,套上牛车就出发了。
信上说了知青的名字,来自哪里。
他看了一眼,都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唯一比较近的就是从省城来的周月和杨筱雅。
不过周月这个名字怎么听起来这么耳熟呢,算了,想不起来了。
等村长来到车站的时候已经有五六个知青等着了。
随着一声鸣笛,又一辆火车驶入了站台,余下的知青也到了。
村长看着一个接一个的女娃娃往自己这个方向走过来,心情呈断崖式的下降。
倒不是他重男轻女,而是这些女娃娃看起来一个比一个娇气。
就这?确定是去建设农村而不是去建设他们强大的内心的吗?
清点了一下,一共十二个女孩子,四个男孩子。
当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时,村长的心情跌入了谷底。
“你们是怎么回事啊,不知道人多吗,就来了这么一辆车接我们,还是牛车。”开口的是周月,那天来水乡村采访的人之一。
村长对周月的印象十分深刻,他至今都还记得这个女娃娃要穿十八块钱一双的小皮鞋。
“大家都在抢种,腾不出多余的人手。来,行李放上来。”
周月很是嫌弃的看着还带点土灰的牛车,“这么脏,万一把我东西搞脏了怎么办。”
村长也不受她们的气,“爱放不放,不放就自己提回去。”
本来坐了这么久的车,整个人疲软的不行,还要提着行李赶路,谁受得了啊。
也顾不上脏不脏了,直接丢了上去。
很快行李就将牛车装满了。
周月特地等到别人放了才将自己的东西放上去,这样就不会脏了。
还没有住在一起,周月就对其他人耍起了心眼子。
不难预测,未来的知青院是多么的热闹。
一开始大家还能跟上村长和牛车的速度。
渐渐的,就只能望到村长的背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