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王因为在上原府做的不错,皇帝心喜。陈王并没有倒向哪一方,两方也都不愿得罪于他,平白多一个对手,反而对他称赞有加。加之其平日就颇有贤良之名,回京之后皇帝就让陈王在工部当差。
工部尚书余长青已过了知天命的年纪,精力不济,平日里很少管事。他已经几次请辞,奈何皇帝相信他,也没有合适的接替人选,就还由他先担着。但是工部事务繁杂,他没那精力办公,他就把平日的琐事都交给了陈王打理,只有在一些重要场和他才会出面。
公布平日里并不太受大家重视,权力不大,钱要找户部要,干的还都是辛苦活。弄不好还会担责,没油水,升官慢。所以在六部中算是最不受官员待见的地方。
正因如此,陈王到工部当差并没受到一点阻力,也没受到什么特别关注。陈王也是边做边学,忙得不可开交,最近才算是把工部的事弄清了八分。
今日早朝,兵部上奏,边军要棉衣、换新兵器,这都要过年了,欠了几个月的饷银也应该发放了吧,不然的话怕是军心不稳。
可户部尚书严正弘回复只有两个字:没钱。你兵部要饷银,难到这文武百官就不要俸禄了吗。这马上到了皇后的寿辰,现在国泰民安,大楚国力蒸蒸日上,难道不应该好好为皇后办个寿辰吗?以彰显我大楚雄风,威服四方。皇后母仪天下,坐镇后宫,大楚兴盛,怎可埋没了皇后功劳。虽然皇后不愿大办,但我等做臣子的,怎可让一国之母寿辰寒酸,岂不叫外人看了笑话。
一番话说的慷慨激昂,铿锵有力,龙椅上的皇上脸上都露出了笑容,不住点头。论嘴上的功夫,武官和一众勋贵加一起怕也不是严正弘一人对手,都涨红着脸,说不出话。要不是一旁的锦衣力士虎视眈眈,怕是就要撸袖子动手了。
皇上也没叫他们寒心,从内裤中拨了十万两银子,先把饷银发一些,兵心重要。可十万两银子够干嘛的,宫中拨出十万两,层层盘剥之下,到了边关那,能剩下一半就不错了。边军二十多万,五万两银子,就算是边军将领如实发放,边军到手的怕是一人就百八十个个铜板了,这够干嘛的。
可是皇上都从内库出银子了,并不也无法再紧逼,只好感恩戴德的谢恩。
一个早朝,就两方人马争论了这一件事,其他的什么也没办,与太子一方胜利而结束。
出了午门,杨仪就找上了陈王。他在督察院任职,现在还没资格上朝。陈王也没上车,两个人边走边聊,陈王苦笑着把早朝的事说了一遍。
摇头叹声道:“一个早朝,就听两方人吵架了,父皇也不言语。边军本就困苦,饷银已多月未发,入了冬,连棉衣都没,如有战事,哪个肯卖命?户部说没有银子,可......”
因为涉及道母后,他也不好直说,满脸的无奈。
杨仪宽慰道:“这种事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文武相争本就正常。原本还好些,太子殿下重文,军方不得已忍耐。可齐王崛起,军方和众勋贵看到了翻身的希望,怎能不把宝压到齐王身上。现在齐王不在,若是等他回来,这一方有了主心骨,两方怕是吵的更凶。”
出了皇城,两人上了马车,李开带着王府卫队左右护驾。这回没了旁人,陈王靠在了软垫上。天未亮就来上朝,结果在那站了几个时辰,就听两方人马吵架了,他身体累,心更累。
陈王微眯着眼睛,开口道:“工部诸事繁冗,余大人年事已高,不胜劳累,这几年一直得过且过,不知积压了多少事情。边军要换装、要换兵器,河道之事也几年未动,再不疏通,怕是会有大患。可户部就说没银子,我真是心力憔悴啊。”
杨仪倒是不以为意,笑着道:“听说太子府新起了一座小楼,用的都是岭南的千年大木,银子可都是户部出的,听说一座二层小楼花了十万两。”
“可不是,为这还有人参了太子一本。不过太子弄的明目倒是好,据说里面装的都是孤本残篇,名家大作。太子一向喜好这些,下面的人哪个不是争相进献,以做进身之阶。甚至我听说有的人为了得到这些,弄出了不少下作之事,还有不少人命,大理寺那又几个案子都与此有关。”
“哪个读书人不把那些东西看做宝贝,没想到竟招来祸事,哎。”
“我想不明白,他是当今太子,当朝储君,怎能那国家大事当儿戏一般。边军不稳,哪有战力可言,魏国强军攻来,何人肯奋勇杀敌。为了压制齐王而轻视军伍,这时取祸之道啊。太子那里不乏智者,怎能如此愚蠢。”生了一早上的气,这会没外人,陈王忍不住发起了牢骚。
听到陈王的话,杨洛一下子出现在了杨仪的脑中,杨仪不禁笑出了声:这小子现在做得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