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能为大佬扛子弹扛刀子,必要时还能扛着大佬跑。
故而,别看这两汉子虎体熊腰的,实际上一捏身上的肉,都是那种脂包肌,肉质紧致,皮糙肉厚。
再加上本身大体格也容易出汗出油,所以这表面长期处于抹了油的滑润感,这在近身肉搏也有奇效。
古代将军大多便是这等体格。
而他们的兵器配备也是十足,一柄厚实长刀,一柄短刀。
前者防御,后者近身解决靠近杜浩的敌人。
刀法目前还不算太过娴熟,不过也已经接受顾黑狗的训练,目前训练一手顾打一体的刀法。
顾即是打,打也是顾,防御中带着刺,这就叫顾打一体。
杜浩见过这手刀法,十分简单,简单到三岁小孩看了几遍也能学会,而就是这种刀法,这些人每日要练上千次。
无他,形成深刻的肌肉记忆。
后世某位传奇功夫宗师李先生曾经说过,我不怕会一万种招式的人,我只怕把一种招式练了一万遍的人!
或许有些夸张,但道理是这个道理。
吩咐二人在外头等待以免动静太大吓坏了店家,杜浩自己则是迈步而入。
——
这家药铺名为,济世药铺。
目前还有不少老药铺都是有坐馆郎中的,并非单纯一些学徒在抓药辩药。
现在其实就有不少大药铺走流水线路子,便是店里只有一些学徒,只负责买药抓药,不看病。
其实这也能应付了,毕竟这年头的药铺学徒放在后世那都是一等一的药理专家。
这些人从小就被父母相当于半卖半送的给了医馆,第一步就是学习各种如何看形辨认药物,然后逐步学会采药,用嘴尝药。
老一辈的医馆学徒几乎就没有没尝过各式中药的,哪怕是最简单的甘草,他们嘴边放嘴里尝一尝,就能知道其产地,气候,采摘时间和药效如何。
而到了后世,这类习惯也就逐渐被取代,无他,是药三分毒,许多老师傅尝着尝着把自己送走的也不是没有。
而这种习惯,你想让他们该也不可能,那些老师傅尝了一辈子中药,那舌头简直比仪器检测还要精准。
关键那味儿,一天不尝尝心里难受。
至于抓药就更不必多说,后世中药铺子不时还能看到一些年轻大夫用中药秤衡量的。
而在这儿,人家十几岁的小学徒随便一抓,稍稍掂了掂,比后世学校食堂大妈还要精准。
这家药铺是百年的老字号了,周围街坊邻居都是找店里的缪师傅。
缪师傅据说祖上是宫里的食医,也就是负责而帝王饮食卫生的大夫。
在以前,大夫郎中们也有与现代相似的称呼,比如内科大夫就叫做‘疾医’,外科叫‘疡医’。
到了清代,称呼上已经与现代没太大区别,根据太医院大夫级别划分。
一等称之为御医,二等为吏目,三等为医士,四等为医生。
民间的叫法就各有不同,有的称呼为先生,看病就是说看先生,请医生上门又叫请先生。
到了现代,生,因为有生员的意思,代表着见习大夫,也代指每一位医生都应该抱有一份学徒的心,故而医生这一称呼被普遍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