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长安到底是没接到她的电话,因为爷爷直接投降了。
陆昭昭不敢解了公鸡脚上的绳索,怕它乱飞,只能就地搁在草丛里。
陆昭昭在小石桌边坐下,“您为什么这么怕他啊?”
祖爷爷伸手,含糊不清地要那个鬼工球。
爷爷只好给他。
手里没了东西,就显得有些无措。
“怕他跟其他崽子一样跑了。”
“怎么说?”
陆昭昭似乎听宋长安讲过,记忆里似乎有一些印象。
她记得上次在一起吃饭时,她也听爷爷这么说过的。
“他们都不想继承手艺,觉得没用,到我这一代就断了,我比谁都急啊丫头,但越急越强迫他们,到后来没一个留在身边的。”
“丫头,这手艺到我这断了,我就是罪人啊。”
或许是因为陆昭昭是宋长安带回来的人,也或许陆昭昭认真倾听的模样让老人有了倾诉感,爷爷把大部分事情都跟她说了遍。
这样的话陆昭昭在宋长安口中也听到过。
当时爷爷的儿女们都不选择学习这门手艺,因为未来肯定会被淘汰。
所以更多的则是选择了进城打拼,这其中就有宋长安的父母。
后来父母事业忙碌,自然是把孩子们都交给了在家的老人带。
从某种情况上来说,包括宋长安在内,这几个孙子都是留守儿童。
只是差别在于,有一定经济基础的留守儿童。
后来随着时代发展,家道中落,老爷子也很难再接到新顾客的订单。
老爷子带着孙辈们进入了一个啃老本的时期。
后来老爷子想来想去这样也不是办法,就打算隔辈传。
大孙子有自己的想法不愿意,二孙子才八岁左右,人也聪明,问了好几次,他不正面回答也不拒绝。
老爷子就跟抓着了一根救命稻草似的,开始倾尽全力游说,坑蒙拐骗煞费苦心,老二终于点头了。
宋长安是属于越学越感兴趣的类型。
老爷子很欣慰,那是不遗余力倾囊相传,手艺和精神一个都不落下,着力培养。
之后宋长安父母为此跟老爷子吵了一架。
但宋长安也争气,父母要求的不仅学了,还到处拜师学艺,单是非遗师父就有十几位。
而这些师父的人脉他也一并继承了。
就这么慢慢的,他2把一个本将走向衰败的家族给硬生生拉回了时代发展的快车上。
他有远见之明,单说现在国风盛行,年轻人能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他功不可没。
所以,不是说因为真的怕他这个人,而是怕他一气之下撂摊子不管了。
“爷爷,这都多少年了,他的事业基地核心全是围绕宋家的,他可能说不干就不干吗?”
“我知道呀,但你不能戳穿呀,长安知道了怎么办!”
“……那你收不收我?”
“你不许跟长安打小报告。”
“行吧。”
“拉钩!”
“……”真幼稚啊。
她总算是明白宋长安这习惯是怎么来的了。
接下来,陆昭昭全面投入到了学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