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无话。
第二天,王青云三人又和往常一样,站桩,练字,背书。
逐渐固定下来以后,已经逐渐成为了一项习惯。
站了一个月,王青云已经能够稳稳地站满一刻钟了,其实是已经可以练拳了。
不过王青云没有着急,毕竟基础越扎实越好。
所以王青云也没有纠缠着石山学拳,王青云不急,李皓自然也不着急。
上课,王青云三人在堂屋依依惜别。
初入中舍。
有些错愕,屋里最前边三张书案没有人做,后边大多都是两个人,最中间的一个座位大咧咧的只做了一个。
后来王青云才知道原来,上舍一人一张书案,即便人不到也没人做。
中舍头名一人一张书案,其余人两人一张。
加上新进的四人,中舍一共11人,头名是一个名叫温疏桐的少年,坐在第二排的中间,单独一张桌案。
其余十人二人一张,王青云和李皓自然的坐在了最后边,两人一张书案。
除过王青云两人,中舍最小的就是刚刚进入的杜守一和姜成都是九岁,而李皓只有六岁,王青云只有五岁。
他二人自然引起了众人的目光。
王青云二人但也没有露怯,个子小,胆子可不小,两人大大方方的穿过一个个书案走到最后坐了下来。
中舍一共九张书案除过上舍的三张其余六张已经坐满了。
王青云众人坐好,也没人说话,就这样等了一小会,崔夫子就大步流星的走了进来,看得出来,崔夫子还是很高兴的。
崔夫子也没有废话,先给进度较快的三人布置了作业,又给几个老生讲了孟子,而王青云几个新生则是提着耳朵努力听着。
因为进度不同,所以王青云几人听得比较费力,王青云倒是每一句话都懂,但是连着就有点抓下了。
内容太多,脑子不够用。
轮到王青云几人的时候,在预料之中,教的是论语,从头领读,读了好多,也就是王青云几人基础不错,所以几人跟读的时候,也是毫无差错。
大家兴致很高,跟读的声音不是一般的大。
虽然只有四个人,但是声音可是不小,一个个都相当亢奋,即便是李皓,经历过老生的鄙视后,心中的不忿已经快要积满了。
所以,跟读的时候总是格外的认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几人读的都很认真。
就这样,王青云几人跟着崔夫子读了差不多半个时辰的样子,直到崔夫子喝茶喊停,几人仍然意犹未尽。
这种不思考跟读的感觉实在是太爽了。
又当了一回小学生的王青云同样乐在其中。
跟读完,上学的课就完了,崔夫子又去上下舍的课了。
仔细想想崔夫子也挺累的,这么多人的课都是崔夫子一个人上,请假都不能请。
好在崔夫子可以调节每节课讲什么,讲多少。
所以崔夫子才没有累垮,要是像前世一样的课表,王青云感觉崔夫子肯定坚持不了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