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也没什么好说的。
回到家的云慧就开始忙碌起来,泉城的冬天不算冷,即使是冬日也能施工。
云慧还是按照林家田庄的模式来,十顷棉花田,最终还是分出来二百亩的空余,用来种植各色瓜果鲜花。
水太深的地方,还能当藕塘。
五十亩一个大方块,十亩一个小方块,都有人看护把守,专人专责,责任到位。
尤其是堆肥井,必须要看好才行。
棉花种植前,还需要用热水把种子泡过,而后在进行育苗。
不然表壳太硬,会导致出苗速度参差不齐,进而影响后续的开花、结以及采收。
大批种植前,泡水和育苗都是必须的。
这些都是积累下来的经验呀,云慧一边感叹,一边把这些要点都写在纸上。
棉花增产一事,如今正在热切商讨中,听沈舒言的口风,云慧便开始早早准备起来。
要把所有的事情都落实在书面上,属实是很费脑筋。
正月十五过后,蒋康与孟绣儿一家顺利到达。
蒋康一家有两个老人,今年五十岁左右,还很能干,另外蒋康的弟弟,蒋达,正值青壮年,干活一把好手。
蒋康媳妇带着三个孩子,两个男孩,一个女孩。
一家八口人,云慧让沈全安排在田庄内。
孟绣儿一家则是比蒋康家少了一位老人和弟弟,孩子两个,一子一女。
云慧在田庄盖了不少简易版四合院,就是为了给这种家庭居住的,孩子在田庄自由自在。
老人能干活就跟着干,不能干重活,也有许多零碎的细活可以干,女子则是可以做些浆洗的活。
又或者手艺好的话,就在小厨房做活。
虽然一家都在田庄内做活,如何分配也十分有讲究,不能抱团,以免家人相互撑腰遮掩,都各司其职,安排在各个地方便好。
“夫人这是您让我带来的红颜果种子,车上还有油桃树”,蒋康笑着来找云慧说话。
说起田庄内的安排,蒋康再次露出真心实意的笑容,“这田庄真大,怪不得曹生他们都喜欢这边”。
云慧看满满一大包的种子也很满意,两大板车上的油桃树也都裹着厚厚的泥土,看起来便知是精心打理过的。
“既然来了,就跟着沈全好好干,定然不会亏待你们”,云慧把蒋康和孟绣儿都交给沈全,让他来带着两个人,想必他们很快就能上手。
云慧要做的事情很多,除去种植棉花外,还要去看山间的苹果嫁接如何,好在海棠和苹果是同科,彼此十分亲近。
接穗的结果也很成功。
冬日把肥堆的足足的,春日就能省几分力气,底肥放得早,收成肯定好。
满身疲惫的回到家中,周嬷嬷递过来一个帖子,云慧仔细瞧过之后,发现竟然是泉城布政使家杭夫人的帖子。
等等……
云慧摩挲着手中的帖子,有些不确定,是自己所想的那个杭夫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