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面的人以沉默回应他。
“好吧……”中年人拿起案桌旁的帷帽,“告辞!”
“蛟龙帮从来不会坐以待毙。”
“多年朋友,我奉劝你们一句,”这时身后商人打扮的中年人突然开口了,“就此蛰伏吧。”
“为什么?”中年人并没有回头,“在这关中的地界上,蛟龙帮从来没有怕过谁!就算是朝廷,也奈何我们不得。”
“是么?可是有一股远比你们强大的势力要来了。”
对方回过身来,一脸惊惧地看着他。
“是他们要来了么?”
商人打扮的中年人点了点头。
“是的,将军已经在来的路上。”
------------------------------------------------------
弘愍帝大业十四年五月十三日,长安城,襄侯府。
“今日不再要你背了,我把题都写在了这纸上,你且拿去,认真答吧。”
“是。”
姜阳接过卷纸,而后摊平在案桌上。
“第一,孙膑兵法,十阵篇曰:凡阵有十:‘有方阵,有圆阵,有疏阵,有数阵,有锥行之阵,有雁行之阵,有钩行之阵,有玄襄之阵,有火阵,有水阵。此皆有所利。’问曰:何谓方阵?何谓圆阵,何谓疏阵?何谓数阵?”
姜阳提笔开笔开始答题:
“方阵者,所以剸也。圆阵者,所以槫也。疏阵者,所以也。数阵者,为不可掇。
方阵之法,必薄中厚方,居阵在后。中之薄也,将以也……圆阵之法……疏阵之法,其甲寡而人之少也,是故坚之。武者在旌旗,是人者在兵。故必疏钜间,多其旌旗羽旄,砥刃以为旁。疏而不可蹙,数而不可军者,在于慎。车毋驰,徒人毋趋[5]。凡疏阵之法,在为数丑[6],或进或退,或击或[7],或与之征,或要其衰。然则疏可以取锐矣。数阵之法,毋疏钜间,戚而行首,积刃而信之,前后相保,……然则数不可掇也。”
“方阵,是用来截击敌军的。圆阵,是集中兵力组成环形用来防守的。疏阵,是有序地疏散阵队,以此造成虚张声势迷惑敌人的。数阵,是指挥士卒密集相连,令敌军无法趁机分割而消灭我方军队的。
方阵布列的方法是,要求阵中心的兵力排列少,但是四周的兵力必须多而强,而将领的指挥位置就要靠后了。中间布置的兵力少是为了虚张声势,用时也便于发号施令。四周排列的兵力多而强,是为了便于截击敌人。指挥战阵的人位置靠后,是为了……
圆阵的布阵方法是……
疏阵的布列方法是,由于铠甲之兵太少而明显兵力不足的情况下,这样做就是为了显示强大,从而使阵势坚固。能够显示威武的就要多增设旗帜,为了显示兵多就要多置兵器。因此,布阵时必须加大士兵之间的行距间隔,在其间多设各种各样的旗帜羽旄,要把锋利的兵器布置在外侧。
还要注意疏密适当,既不致于因为稀疏势单力薄而受到敌军的威胁,也不致于因为兵力密集使兵器无法施展而被敌军包围,能够布置得当的关键就在于将帅能够周密部署,谨慎施行。发起进攻的时候,战车不能急驶,步兵不要急行。但凡疏阵使用的规律方法在于,把士兵编制为若干个作战小群体,这样既可轻松前进,也可迅速后退,既可发起进攻又可退后防守,既可火速与敌军对战,也可迂回截击疲弱的敌军。那么不难看出,倘若能够灵活运用疏阵,就可以用来战胜精锐的敌军了。
数阵的布列方法是,不要过于疏散而加大士兵之间的行列间隔,行列要相互靠近,其间只容一人穿行即可,如此依次排列有序,使兵器密集但又便于施展,前后距离得当而便于互相保护,变换……,当本方士兵有恐慌情绪时,要停止行动,然后用和善的语气分析战况从而稳定军心,当敌军退走时,不要贸然追击,敌军来犯时,不要轻易堵截,可以审察清楚敌情之后再选择适当的时机,或者迂回过去对敌军的弱点发起进攻,或是速战速决狠狠地挫败敌军的锐气,一定要布置严密周详,不给敌军任何可乘之机,如此便让敌军在阵前如遇高山横亘一般不可逾越,只好败退而逃。这样一来,那么数阵就堪称是坚不可破了。
“第二……”
姜阳如是答了三道,张须子在旁微微颔首,而后说道:“本来以为你撑不过这关,没想到竟然能做到如此地步,也算不错了。”
姜阳缓缓答道,“弟子谢过老师夸赞。”
这连日来的背书把他以往的性子,都磨得沉稳了许多。
“继续答吧。”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姜阳将卷纸交上,张须子放下手中的书卷,而后提笔,在卷纸上连点数下,最后给了个“乙上”。
“也算不错,算是用功了。”
姜阳长舒一口气。
本来十天前自己已经撑不住了,可是安宁帮他整理书籍,为他批注做笔记,罗列要点,他这才能在她的帮助下背完这许多的兵书。
“如今历代兵制,我都已经尽数教给你了,”张须子将卷纸放在一旁,站起身来,走到里间,里面不知何时放了一张稍小的案桌。
“今日我们便不上课了,放松放松,为师与你讲讲这柏举之战吧。”
姜阳好奇说道:“我还以为老师会与我讲吴孟起的战例呢。”
“吴子要打仗,往往是练兵三年,不出兵则已矣,一出兵,必是已方占尽了优势,敌方占尽了劣势,而后一路平推过去,没什么好说的。”
“我们还是来说说柏举之战吧,这也是孙武存世的唯一之战,”张须子说道,“此战之时,中原晋国独大,但自怀公之后,晋国中衰之局已定,不复有当年的威势,南方有熊则趁机北上,与晋争雄,晋国不欲与其正面交锋,便在暗地里扶持有熊国旁边的吴国,派出大量的中原人入吴,教吴甲兵,孙武子[1]便是其中之一。”
“孙武入吴,献其所写兵法于吴王,吴王大悦,命孙武练兵,其后,晋出子二年,有熊国趁新君新立,大举伐晋,吴国趁机想兴兵灭有熊。”
“当时有熊是大国,地广千里,而吴国,不过一郡之地而已,但孙武竟能功成,可谓是夺天地之造化了。”
“那这场仗是怎么赢的呢?”
[1]为符合剧情需要,孙武的事迹与真实之孙武有一定的出入,敬请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