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二年四月到六月,《大明月刊》连着发行了二十余期号外,内容绘声绘色写的跟话本一样,不是有基层官员和农民“吐槽”缺少指导农事的官员以致误了农时,就是一堆国内外商人“哭诉”市舶司推诿扯皮,致使损失大批货物。
这种事本身就是真实存在的,故而迅速在全国各地引发激烈讨论,不少感同身受者甚至嚷嚷着要写万民书呈奏天子。
七月初一,以顾秉谦和崔呈秀等为首的帝党成员集体上疏,请求改市舶司为海关总署,在广州和漳州二地设立分署,统一关税。
此举一出,立即引起了包括但不限于东林党成员的强烈反对。
有明一代,收商税就是个老大难,万历皇帝因为派矿监收税,不知挨了多少骂,如今朱由校想学万历,自然是要挨骂的。
当然,反对者不敢直接骂朱由校,就指桑骂槐说顾秉谦等人是奸佞小人,要求将几人革职为民,永不录用。
但很快一大波地方官员上疏表示支持成立海关总署,这一下打的反对派措手不及。
见此情形,朱由校适时出来表态:“设立海关总署不仅是为了方便商贾出海经商,同时也是为了方便朝廷收取关税充实国库,海关收的关税,朕一分也不会挪用,朕会发道圣旨,让天下臣民一同监督。”
对于这种话,反对者不少持怀疑态度,但嘴上又不能说,说出来就是大罪一条,轻者降职,重则法办,怎么办?大家只能认栽,总不能说他们家亲戚的船队不想缴税,所以反对设立海关总署吧。
如此一来,绝大部分人最后只能默许了改市舶司为海关总署,反正就是换个名头,以前该怎样,以后想必也差不到哪去。
不过他们这个想法很快就破灭了,三天后朱由校抛出了一本《关税条例草稿》,前世他曾有位同学在进出口公司工作,对于关税他也算懂得一些皮毛,因此这本《条例》也不算是闭门造车之作,其主要内容是对海关的职责、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以及对逃税漏税者的处罚做了规定。
按照《条例》规定,进出口货物将按照单式税则进行征税,考虑到此时中国超高的贸易顺差,出口货物税率要高于进口货物税率。
这也是朱由校的无奈之举,现在与后世不同,没有那么多人跪舔洋货,想要征收关税,只好先拿自己人开刀,反正现在的中国货在国外也没竞争对手,不怕没市场。
进出口货物一同征税在大臣们看来倒是没什么问题,问题是朱由校制定的税率,进口货物最低2%,最高30%;出口货物最低4%,最高40%,这简直要人命,出海贸易风险那么大,还没卖出去货物,先征这么多税,这谁还愿意出海做生意了!
明代早期关税实行抽分制,市舶司抽取两成实物抵税,到了隆庆开关以后,关税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引税、船税、价税和额外税。
咱们重点说说这个额外税,由于自给自足的经济环境,大明很少进口货物,这就导致许多商船返回大明时只装了一些白银,没有货物便没法征税,于是便有了这个额外税,按船征收,每条船征银一百二十两。
朱由校制定的最高税率不仅高于实物税,也高于现行关税,自然是收获反对声一片,你设立海关总署就忍了,还想收这么高的关税,做梦去吧,老子就是官不当了,也不能同意!
一连争吵了十几天,最终双方妥协,出口税率降到最低2%,最高25%,进口关税税率不变,但对只运白银回国的船继续征收额外税,税银每条船一百五十两。
虽然出口关税税率被砍了近一半,但朱由校也非常满意了,他本也没指望自己定的税率能通过,之所以定那么高,完全是为了跟这帮人讨价还价。
海关有了,税率也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海关总署主事人选了。
这么一个肥差,那肯定挤破脑袋,朝里朝外一帮大臣纷纷上疏,推荐自己的亲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