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子的灵柩出殡,牌位放进太庙供后世子孙祭拜。
一代大帝波澜壮阔的一生落下帷幕,永乐朝也随之终结。
大明正式进入洪熙皇帝的时代。
与父亲相比,朱高炽的政策更倾向于安内,发展国内经济,同百姓休养生息,不出兵对外扩张疆土。
他的理想是让天下百姓,都不会饿肚子,这是很大的宏愿。
但实施起来并不简单。
有些富庶之地的百姓,自然粮食丰收有余粮,吃饱穿暖。
而有些地方,由于地理原因,天灾不断,常年颗粒无收,成了灾民,哪还有粮食吃。
这个愿望并不容易实现。
御书房内,朱高爔听完大哥的夙愿,不想泼冷水打击他的信心,也只能笑着点头附和。
自从被封为辅政王后,他每日也得面对这堆积如山的奏折,头疼的很。
“大哥,批折子这事,你该让瞻基来。我小时候读书,把大儒都气得拂袖而去,这事我真干不好。”
朱高爔苦笑着摇头,原来字看多了会头晕是真的。
难怪以前在蓝星读书时,坐在最后一排的同学,总说书看多了头晕,当时他觉得胡说八道。
如今,诚不欺我!!
“呵呵,做了辅政王,怎么能不看折子呢。”
朱高炽轻笑,笑容中带着些许无奈,倘若有办法,他又怎会甘心把权力分化。
未来儿子当了皇帝,走位大权在握的叔叔,也不知是好是坏。
他心中叹息,无奈的摇了摇头。
这身子骨也太不争气了,连稳定朝堂都等不到了。
二人批阅奏折,朱高爔站在旁边观摩学习,各地包括朝中的官员,递上折子,由内侍主管太监送来。
皇帝亲自查阅,用御笔沾染朱墨批奏,同意的事情就写个准。
不同意的就写不准,这是最偷懒的批阅方式,勤快点的就像太祖爷,不论准不准,他都还会在旁边写出标注,是因为什么理由拒绝或同意的。
老爷子就是比较懒的那种,毕竟马上皇帝,做这些文事,也就得过且过,能偷的懒就不放过。
也不怪他这样,而且这折子种类繁多,有些官员为了讨好皇帝。
折子不说正事,就写些什么问安,陛下最近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有没有什么烦心事。
这样的折子一多,皇帝自然就懒得花心思,每个都批阅会累死人的。
朱高爔甚至怀疑,老朱家到后面皇帝都短命,是不是就因为这原因。
当然这都是胡乱猜测。
后世帝王,重用太监,更是建立东西厂,设立御书房秉笔太监的职务,都是为了应付这些不说正事的折子。
却也为宦官当政埋下了伏笔。
了解明史的人都应该听过“王振”这个名字,也就是间接导致土木堡惨案的大太监,朱祁镇专宠的那位。
其实这根最开始是从朱瞻基开始的。
大侄子教身边的太监识字,特别是宣德朝后期时,他沉迷蛐蛐,太监第一次批折子就是从这出现的。
如今朱高爔当了辅政王,他自然不会让这一切发生。
势必将大明权宦登上历史舞台的问题,扼杀在摇篮中。
时间一天天流逝,朱高炽的身体愈发不济,几乎每天都泡在药罐子里,服用大量汤药,延续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