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辞这人太会说话,总能把每件事都处理得妥妥帖帖。
对谁都是那副温和的样子,说话滴水不漏,不得罪任何人。
可不知道为什么,他越是这样圆滑,林桑榆心里就越不是滋味。
明明自己什么都看不见,却好像看到了裴辞对每个人微笑的样子。
供销社的几个姑娘还在那儿窃窃私语:“这小伙子嘴真甜,说话多好听......”
“可不是,多会说话啊,谁听了都舒坦......”
“模样好,力气大,又会来事......”
林桑榆突然明白了心里那股酸涩是从何而来。
裴辞对谁都那么好,说话也总是那么周到,自己不过是被他顺手照顾的一个人罢了。
就像他帮王大婶搬米袋子,帮李大爷搬煤球一样,不过是举手之劳。
这么想着,他的脚步不自觉地慢了下来,手指也在裴辞掌心里微微蜷缩。
他突然觉得,自己或许不该这样依赖裴辞,那些温暖的话语,细心的照顾,或许只是裴辞待人的习惯罢了。
裴辞察觉到林桑榆的情绪变化,脚步也跟着慢了下来。
他低头看着林桑榆微低的头,纤长的睫毛在眼睑投下一小片阴影,嘴角也微微下撇着,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
“怎么了?”裴辞轻声问道。
他能感觉到林桑榆的手指正试图从他掌心里抽离,不由自主地攥得更紧了些。
“没什么。”林桑榆勉强扯出一个笑容,声音很轻,“你晚上还要去搬货,先回去吧,我自己也能走。”
这话说得生疏,不像平时的林桑榆。
他向来是个懂事的,从不提什么无理的要求,也不轻易表达不满。
可现在明显是在赌气,虽然连自己都没察觉。
“你这是不高兴了?”裴辞停下脚步,仔细打量着林桑榆的表情。
他发现林桑榆嘴唇也抿得紧紧的,像是在压抑着什么情绪。
从认识到现在,他还是第一次看到林桑榆这个样子。
林桑榆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又咽了回去。
秋风吹过来,他缩了缩脖子,像是要把自己藏起来似的。
身后不远处还能听见供销社里的说笑声,让他更加不自在。
“桑榆。”裴辞忽然明白了什么,“你是不是吃醋了?因为刚才供销社那些人说的话?”
林桑榆的耳尖立刻红了,下意识地摇头:“没有,我怎么会.......”
“你啊。”裴辞无奈地笑了,伸手揉了揉他的头发,他发现林桑榆的头发很软,在掌心里蹭着,像小猫的毛,“那些都是场面话,你怎么还当真了?我那不过是敷衍他们罢了。”
“可是......”林桑榆抿着嘴唇,声音更低了,带着点委屈,“你待谁都那么好......帮王大婶搬米,帮李大爷搬煤,说话又周到,对谁都和气。我、我不过是你顺手照顾的......”
“那不一样。”裴辞突然打断他的话,声音很轻,但很坚定,“对他们是客气,对你是真心。你以为我为什么来这里找活干?为什么非要租那间房子?又为什么记得你爱吃甜的?”
他说着,从布袋里掏出那包土糖,塞到林桑榆手里:“你摸摸,这可是我特意给你买的。我要是真那么好说话,怎么不见我给别人买糖?”
林桑榆愣住了,手指摩挲着粗糙的油纸包,心里那股酸涩慢慢化开,变成了一丝甜意。
“走,咱们去买山楂。”裴辞又握住他的手,“晚上我做糖葫芦给你吃,保证比外面卖的都好。”
林桑榆的心跳突然快了几分。
他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不是在吃醋,而是在担心,担心在裴辞心里,自己和其他人没什么不同。
林桑榆一路上都在想着裴辞的话,心里像是被蜜糖浸透了一般,甜滋滋的。
他们在街口买了山楂,老板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蹲在竹筐旁整理着一串串红艳艳的山楂,见他们来买,立马笑呵呵地站起来:“今儿个的山楂好着呢,又大又甜,刚从山上摘的。”
裴辞仔细挑选着,手指捏着每一颗山楂试了试硬度:“我挑些新鲜的,要个头大点的。”
做糖葫芦最重要的就是山楂要新鲜,个头均匀,这样裹上糖才漂亮。
很快挑好了两斤山楂,都是个头均匀、鲜嫩的,临走前老人家还热心地叮嘱:“回去泡盐水洗一洗,晾干了再裹糖,这样外面酥脆里面还带着山楂的酸甜,最好吃。”
回到院子里时,张老太太正在院子里给她的君子兰浇水,铜壶里的水流哗啦啦地响。
看见他们提着布袋回来,笑呵呵地打招呼:“买齐了?我瞧你们买了不少东西,快去做饭吧,我刚烧了热水,够你们用的。”
裴辞见状应了声,赶紧去打了两桶水,一桶用来洗山楂,一桶留着一会儿做饭用。
厨房里已经飘着阵阵饭菜香。
邻居刘姨正在灶台前炒韭菜炒蛋,铁锅和铲子碰撞的声响清脆悦耳。
见他们进来,连忙往边上挪了挪:“你们用这个灶台,这火候正好,我马上就好。”
林桑榆在灶台前站定,虽然看不见,但手指轻轻摸索着调料罐的位置。
裴辞把买来的东西一样样摆在他手边,细心地告诉他每样东西的位置:“酱油放在你左手边,离案板一拳远,盐罐子在右边角上,糖就在盐罐子前面。”
林桑榆一边淘米一边柔声说着:“要不要去休息一会儿。”
“不急。”裴辞笑着说,“我想看看你做饭的样子。”
林桑榆点头,手上的动作一刻也没停,他将肉块小心地放进锅里,“滋滋”的声响立刻在厨房里回荡。
很快,红烧肉特有的香气就飘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