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林寨内,除了寨门警戒、防守的弟兄,几乎全部参与到这三项工程中,有挖掘黏土的,有用木模板制作粘土砖瓦的;有开采铁矿石,运输石头的;有伐木的,给火炉添柴烧火的。河谷之内,干的热火朝天。
十天之后,在程师傅的带领及多位师傅的通力合作下,石灰炉和砖瓦窑第一炉的成品,便问世了。
刘牧之看时,烧制的砖瓦呈青蓝色,质地坚硬,比现代建筑上使用的红砖还要结实。
烧出来的石灰,白如雪花,喝饱水,释热之后,将两块砖粘结在一起,待完全干透之后,不易分开,粘结力强。
既然一切顺利,路子捋顺了,刘牧之就安排山寨的弟兄两班轮换制,人休息炉子不能停。为给弟兄们提供充足的体力,山寨厨房,每天好酒好肉的供给着。
生铁的冶炼,遇到了一点困难,矿石中含铁量不是很高,往往烧制一炉子的铁矿石,才会融化出篮球大小的一块生铁,这个比例,是低于刘牧之设想的预期。
与此同时,生产出的砖瓦、生石灰,通过小船运出河谷,在出了宁镇山的河流开阔平坦的新建小码头处,通过马车、驴车,又一车车的往山上运着。
生石灰不能久放,刘牧之便又协调出十几个弟兄,对要新建的山寨宿舍,挖地基,用生石灰掺和着自然土回填做房屋基础,做好基础之后,就一层一层的垒墙砖。
在刘牧之设想和指导下,房屋墙体采用的是现代建筑普遍用的二四墙,为了增加房屋的空间,屋内不设柱子,所有重量均由房梁和墙体承担。房屋跨度不大,作为宿舍大通铺的话,靠墙两边各放一张一米八的床,中间还剩下一米有余的过道,床宽按一米算,一个宿舍最多就能放下二十四张床。
房屋是斜屋顶式的单层建筑,高度并不高,为了节省建筑材料,也为了节省建筑工期。所有梁、椽、檩条使用的木材,都是就地取材,制作这些东西剩余的废弃木料,又被拉到火炉旁,烧炉子使用,这样不浪费一点材料。
到时候,宿舍营地的房前屋后,都要做排水沟,地面也重新整理,原来是自然地面,现在要统一铺上石块、碎石,做地面硬化,这些也都是开采铁矿石、石灰石时,用不到的边角料,废物利用。
工地上,或者现在可以说生产作坊处,最难受的地方,莫过于炼铁、打铁的炉子旁边,本就蒸腾燥热的天气,再加上站在刚出炉的近乎融化的一千度左右的生铁旁,更让人汗流浃背。
工匠们和山寨的弟兄们,均赤膊上阵,好在此处在河谷之内,有山风徐徐,裹挟着河流的水汽,只要是离开火炉,就能立马让人感觉周身凉爽。也因此,炼铁的一群人,形成默契,干累了马上换下休息,以此往复。
打制兵器,根据工匠们的建议,采用的是汉代就已经发明的炒钢的工艺,在东晋的时候已经被铁匠铺普遍采用。这种炼钢法,是先把生铁和熟铁按一定比例配合,共同加热至生铁熔化而灌入熟铁中去,熟铁由于生铁浸入而增碳。
此项的关键就是要配好生铁和熟铁的比例,能比较准确地控制钢中含碳量,再经过师傅们反复的锻打,使组织更均匀、更密实,也可挤出夹杂物。这样,就可以得到质地均匀的钢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