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改革的第一刀,就是挥向了卫所军制。
彼时已经因为功勋被拔擢到金陵都督府的周信,已经是金陵都督府的三位提督将军之一。
改革这种事,总是要侵犯既得利益者的权益,一时间当时的武将和勋贵,要么仗着祖宗对大明有功,直接反对,要么默不作声悄悄抵制。
而除了当时正德帝在京城的亲信之外,周信是第一个上表支持改制的将级武官,而且是在大明江南地区掌握重兵的实权将领。
正德帝自然大喜过望,在军制改革成功后,也没忘了周信的支持,大手一挥,就从改制后收拢的军田里赐了周家两千亩永业田,这两千亩地,就在如今的泰兴县。
自此,周信这个新安伯的爵位虽然不能世代承袭,但却有了实实在在的两千亩封地。
周信致仕之后,周信力主全家后代由武转文,重金聘请名师在泰兴建了一所泰兴书院,短短百年时间,泰兴书院培养了十四位进士,其中周家子嗣就有六位,如今周家家主周从文的父亲周志方,曾经官至京城督察院左副都御史。
其实算到这里,周家在江南士族里也并不多出挑,不管是祖上荣光,还是家中祖辈的官职,在江南大族里都算不上出类拔萃。
最让孙泽奇和宋明明感觉难办的是,周家是人尽皆知的“皇党”。
周家历代都是紧跟京城皇帝的步伐,从周信开始,皇帝指东,周家就往东,皇帝看江南哪家不满,周家扑上去就咬,是皇帝插在江南的一根钉子,和江南士族素有嫌隙。
那位曾经的督查院左副都御史周志方,在致仕后并没有立刻从京城返回江南,而是留在了当今太子的府上,给当时只有五六岁的太子当了两年的老师。
虽说太子八岁后才正式拜师读经史子集,但周志方这个开蒙先生的名头是跑不掉的。
所以,在孙泽奇和宋明明看来,如果从朝堂立场上来判断,周家和自家的千户大人,是一伙的。
就像金陵城里那位镇守太监一样,大家都是皇帝的爪牙。
毕竟在其他人眼里,李锦背后的靠山就是京城那座皇宫里的景隆皇帝。
哪怕宋明明如今已经被李锦当做了能够处理内部大小事务的大管家,崔红尘这位西厂大都督的事也是不知道的。
这样一来,就不是周家势力大不大的问题了。
要不要把周家当做敌人来处理,才是关键。
“我已经劳烦崔百户去通知千户大人,最迟明天早上,就有答复。”
孙泽奇听到宋明明如此说,也只好点头,只能等待。
这事已经不是宋明明能够自作主张的,只好去请从上清宗回来没几天的崔日升再跑一趟,好在以他的能力,半日就可来回,应该不会耽搁太久。
如果能把大人请回来,那是最好不过了。
当天夜里崔日升就独自一人赶了回来,事与愿违,李锦忙着开矿,根本没有随着崔日升一起返回镇江府,只写了张纸条由崔日升交给宋明明。
纸条上只有两个字,一眼就能看出是李锦的字迹。
“干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