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娘答应了,不过我们两个人每个月得往家里交一半的工钱,我们三个孩子上学堂的费用也自己负责。”这已经是赵氏争取的结果了。
许家大房是想让长房去镇上的,毕竟以后分家,两老想跟着长房,长房手艺不行,但可以管铺子啊,可惜,听到赵氏让他们自己去许酒面前说,便都怂了。
以许酒在村里的人缘,自己闹到许酒面前,可不得被唾沫星子淹死。
事情就这么定下了,三个孩子一个送到了学堂,两个送到了私塾,没办法,学堂招生严格些,三个孩子只通过了一个。
夫妻俩带着许冬蕊去了镇上,留在家里赵氏舍不得不说,也不敢交给婆母照看,许冬蕊听话,平时也不会乱跑,倒也不麻烦。
在铺子里熟悉了两天,熟练的掌握了芋儿鸡的做法之后,许酒招的其他伙计也到了。
后厨帮忙的是村里的姑娘,都是家里弟弟妹妹多,在家过的跟老黄牛似的,但眼神坚韧,许酒看到过几次,这回便上门问了问。
许酒说的工钱不高,两家父母还是欢喜地答应了,实际开的工钱挺高的,要是她们想拿回家,那许酒也没意见。
跑堂的伙计是原来酒楼的,装修的时候找上门来了,看着也不是眼高手低的那种,许酒就跟几人签了契约。
另外还专门招了个杀鸡的小工。
招牌是许酒写的,许常明做的,就叫南河芋儿鸡,简单好记。
开业当天,陈二刀带着一帮兄弟来捧场,为许酒隔绝了有人上门找事的麻烦。
南河芋儿鸡用料新鲜,味道独特,很快便火了起来,回头客和新客不断,座无虚席,营业时间,从后厨到跑堂,都忙得脚不沾地。
大堂的吃客吃完,经常会要求打包带走剩下的汤汁底料:“这带回去煮个面或者再加点菜,一样好吃。”
许常明酿的梅子酒,也送到了铺子里,卖的挺好,许常明来了兴致,又酿了许多。
樱桃上了市,价格便便宜了下来,许常明又做了樱桃酒。
酒水这一块许酒不太懂,自己也不喝,便由着许常明折腾。
生意太好,许酒又在村里招了两个姑娘去后厨打下手,都是手脚麻利的,很快便适应了后厨的忙碌。
赵氏把底料掌握在自己手里,平日里也会指点一下几个姑娘厨艺,几个姑娘对许酒和赵氏感激,做事更积极了几分。
因着店里生意火爆,经常有人上门问招不招人,几个跑堂的伙计有了危机感,平日里做事很是仔细,对食客也很热情,倒是让芋儿鸡的名声又好上了几分。
账房是许知沐推荐的师兄,一个家境不好,没银子继续科考的童生,店里的账目不麻烦,账房还有大把时间可以读书。
铺子生意稳定下来,许酒和许家阿爷又把重心放到了田里,村里的鸡和芋头、笋子这些东西,请了人每天收,然后送到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