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的时间过去。
南下已经有十来天。
朱棣那原本兴致十足的眼神,现在变得麻木无比。
旅途上经历过几十个县城,看过许多的百姓,过得那疾苦日子。
到了现在才发现,历史书上写的那些内容,竟然是真实存在,没有半分作假。
易子而食,全是历史书上写的,若不是亲眼所见哪敢相信?
饿的受不了的百姓,吃树叶,吃树皮,吃树根,只要是能吃的东西一律都进了百姓的肚子。
朱瞻离也感触极深。
从开始的热情,到了最后的麻木。
天下的穷苦百姓是永远都救不完,只要有人在就会有剥削,只能压制在一个平衡点而已。
“老奴请皇上不要伤心,这不过是暂时而已,大明万民都是您的子民,只要新政下去,这样的情况一定可以改善。”
王彦看出了朱棣的心思,连忙说道。
“是呀皇爷爷,这一路上,我们也看过了很多百姓情况,有些百姓过得虽然穷苦,但是大多数都努力向上。”
朱瞻离平复了心情:“只要新政开展下去,大明就不会再缺钱缺粮。”
“你们说的对。”
朱棣也回过神来,眼神凌厉了数分。
一代人做好一代人的事情,他偏偏不信。
既然让自己亲眼看到这些东西,那么朱棣不解决此事,誓不罢休也。
“皇爷爷只要让那些商人交重税,那么大明万民都过上能吃饱饭的日子,没有粮食,可以由当地县府下发粮食种子,鼓励他们种植,财富归于民才能取之不尽。”
“曾经大宋时期用的也是这个办法,爷爷没想到,你这孩子已经把大宋时期的古籍也看过了。”
朱棣一阵感叹。
刻苦之人,从来不会缺少上天的偏爱。
也唯有刻苦之人,能够得到这些常人不能得到的东西。
“为大明未来,孙儿甘愿付出一切。”朱瞻离认真的说道。
“瞻离的努力,爷爷都看在眼里,但现在你还需要等待,有爷爷为你遮风挡雨,把一切不好的事情全部挡在门外,这样你才能长大。”
闻言,朱棣笑道。
那些建文余孽,也没想到他们会造就出一个这样的孩子吧。
朱棣觉得从小把这孩子带在身边,是一生做的最英明的决定。
这十几天里,路上没有经过中原,因为害怕遇到危险。
王彦和纪纲都不同意。
中原那一地,现在太过于混乱。
万一出现什么山贼还有流寇的话,简直就不堪设想。
皇上乃万金之躯,要是在这里出了事,他们万死都不够。
这一路上大多数都是经过辽东大县城,就是为了避开中原。
现在他们在沂州,石门镇附近,距离江南就差一步之遥。
“爷爷,今天瞻离来给您做一顿美食吧。”朱瞻离轻笑道。
“哈哈哈,好!”
朱棣一听眼前一亮。
这段时间以来,路途上吃的那些食物不过是能果腹,不能说算是好吃。
别提有多不舒服了。
之前朱棣还后悔没有把那些御厨给带上。
难以下咽的食物。
中原那一代比较混乱。
他们一路上都是沿着海边的小县城赶路,为了就是避免发生祸事,可吃喝就没办法保证。
沿海一带的小县城里面做的食物,都比较清淡,盐没有放,所以食物吃起来索然无味。
要不是路上还带有盐等佐料,只怕身上都要没力气了。
说完,朱瞻离就让随行的锦衣卫拿出一个铁锅。
随地寻找一些石头,不出半个时辰,一个像样的小灶台就打造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