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离说道:“因为是首次开展这样的考试,所挑选人才,也大大降低了难度。
但贵在考取功名的考生,会比往常的科举考出来的人员,能够很快独挡一面。”
理论考试结合实践考试,这样的人来到朝廷为官,一定能够做出一番大事业出来。
这是朱瞻离心中所想。
以后的科举考试肯定是重实践,又要重视理论,现在是非常时期,人才短缺。
有了人才,干什么事情都不会费心思,只需要时间就可以达成目标。
“瞻离,你之前不是告诉爷爷,还有办法可以解决大明国库银子的事?”
朱棣询问道:“新科举一事,已经成了定局,如今大明朝堂上的风气也该变一变了,此次搜查之下,定会有一大批官吏告老还乡!
他们做的事情,太多了,多到连他们自己都都不清,但朕不会因此而亏待于他们。
功是功,过是过,功过不相抵!”
朱瞻离听到朱棣询问经济上的事,这下他可来劲了,一脸得意的解释道:“爷爷,你说那个啊,那个挺简单。
新科举当中,不是有一项商科?这一科目主要要求的是取一批合格的商人,为大明的经济所工作为大明效力,有他们在,就不怕大明没有银子用。”
大明现在需要用到钱的地方非常多,多到连朱棣自己都数不清。
“当初太祖皇帝下诏,要让自己的子子孙孙都不饿肚子,每一个后代都是王。
到了现在大明的王爷大概有几百名了,他们有自己的封地还不够,朝廷还要出钱赡养他们!
瞻离,你说这一条祖训应该不应该修改?”
朱棣现在非常苦恼。
夺了自己侄子的皇位,本就不光彩,现在还要去对那些自己的兄弟们下手……
“爷爷,你问的是这件事啊?”
朱瞻离淡笑,走到朱棣面前:“太祖爷爷下达那个祖训的原因,就是不想让自己后代再过穷苦日子,赏赐了封地和每年的俸禄。
而在俸禄上面,朝廷可以先削减一半的俸禄,瞻离还记得大明财政上,对这些王爷每年都要付出一两百万两白银。
如果减少一半,可以腾出来做许多事情。”
朱棣听懂了。
这孩子的意见就是,先把俸禄上的问题慢慢解决。
可以大幅度的减去这些王爷的猜疑,还可以减少朝廷的财政上的输出。
前几年朱棣就曾经削过藩。
在私军这一块,把王爷们限制的死死的,甚至都有锦衣卫在监视他们,不得超过一千之数。
“而且,怎能一直养着那些王爷?难道没有朝廷他们就无法自己动手养活自己了?”
朱瞻离顿时露出了一丝不满的神情。
“当初太祖爷爷不也曾是草根,身无分文,最后创下了大明这份基业?”
“为何子子孙孙都开始享受,成天无所事事,这样下去,只怕用不了几十年,大明朝就得为了赡养这些藩王,给拖累了国力!”
此话犹如江海之上,一叶帆舟逆水而上。
“好,说得好!”
朱棣大喜。
看来当初把这孩子带在自己身边培养,完全没有错误。
上天赐予下来的福报,他怎能不要?
“另外,爷爷,瞻离这里还有赚钱的点子,但是需要等科举开展之后,再告诉您。”
朱瞻离卖了一个关子,神秘一笑。
这引得朱棣好奇心大涨!
到底是什么办法,这孩子从来都没让自己失望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