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少用些地方财政,地方财政就能够多的用于民生改善百姓生活,这也确实是好事。
记忆中的那个社会环境没有这样做,是因为军部走的是另外一套财政体系。
至于各地驻军为何不自己广开财源,则主要是因为没有出现像迷宫这样既能锻炼士兵又能获取收入的正能量途径。
如果让军队这么神圣的单位从别的角度去从事商业活动,风气就会变坏,风气可是一支军队强不强力的核心物质不容有失。
所有人都明白这个口子一次都不能开,要从根本上堵住决不能有漏网之鱼。
现在不一样,多了时空裂缝这样正能量的途径就能让军队在进行商业活动的同时锻炼出来精兵强兵。
当然这也是现阶段的一个临时性方案。
至于以后堵不堵住需不需要堵住这个口子暂时还看不出来,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
政策没有一成不变的都是需要根据时间的不同,时代的不一致,时长和社会大环境的长短而慢慢调整的。
每年都要开的两会在张杨记忆中占据着很大的篇幅,哪怕如此还有很多圈内人觉得次数太少有些信息过时的速度太快,各项政策的调整显得不够及时。
现在倒不至于跟上那样的强度但心中是要明白一个道理的,政策这种东西只有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才能让百姓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这是唯一的一条路。
建设兵团1处的职责是配合主力部队展开军事行动,1处的具体任务也暂时性的定位为协助主战部队进行战事一线的基础建设工作。
杨奉兴奋的正是这两点,相当于这两块核心的角色他都承担了起来,这种待遇在黄巾军那边的时候可是没有的。
这些工作看似都没有离开建设兵团这个名字所控制的范围,但这些工作内容却全都是核心的内容他是能够看出来的。
至于1处和2处的具体部门调整和人员调整,张杨很合理的将这个调整的任务给了杨奉。
当然不是让他随意调整,是需要他先制定调整计划再报上来,他们二人共同商讨从而找到最合适的那个计划后再推行施行。
不合适的话就需要杨奉继续修改这个调整方案。
张杨是给了一些思路的,比如暂时性的可以简单一些先让两个处室以及组成的这个新型的建设兵团运行起来,再慢慢寻找不足再细微的雕琢。
别看张杨好像很懂行的样子他其实也只懂点皮毛,他只是个普通人并非全知全能的超人也只有能力懂点皮毛。
他也给不出什么详细的意见,只能是将权力下放让部门负责人给出相关计划,然后再共同探讨商量看看合不合适。
其实张杨在无意间就完成了一次专人专管的,专人负责的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应用。
这可真不是他故意的,而是他记忆深处的习惯。
新时代出生的小朋友在不知道计算器是什么算盘是什么的时候,就已经会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这其实就是一种习惯。
张杨的记忆就带着许多这样划时代的习惯,很多他觉得稀松平常的事情在外人眼中尤其是在这些老祖宗眼中全是一些新颖的没人做的做法。
将上郡和西河郡的时空裂缝托付给了杨奉,为的就是将全部主力军团调到茅津这个渡口位置上。
黄河对岸就是弘农郡,虽说还有函谷关挡着,可要是真的出现什么机会小小的函谷关也挡不住现代化的枪炮不是。
张杨身在河东郡发号施令,其实就是有点赖在这不准备走的味道。
亚麻布实在是太香不能放弃。
西河郡、上郡甚至整个并州铜矿产量都已经能够跟上,同时并州内部相对安定的情况下就应该稍微放手一下,哪怕出了乱子张杨也有信心平定并修复之后的创伤。
他是信奉大禹治水这个道理的,伤口压着不治理永远都是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