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就不得不介绍一下楚英怎么就在和北戎的交战下输了。
客观的讲,非战之过。
中原才经战乱,能拉去与北戎对峙的那都是百战之师,楚英自己更是经历过无数次战斗洗练出来的名将,这样的军队按理说去哪儿都是所向披靡。
可北戎也是啊!
前朝由盛转衰,开始对北部边境失去控制力之后,本来就迁徙自由的北戎也分裂成了好几部,互相攻伐,待楚英统一中原后,北戎也出了个统一北戎的人物,也养出了属于那位雄主的百战之军。
楚英输在了兵力上。
中原战乱多年,各路军阀来回犁地征兵,到楚英揭竿而起的时候,“战争”对楚英的概念就是几万人的大兵团作战。
但北戎是几十万。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虽然论人口北戎是怎么也不可能和中原比,可架不住北戎全民皆兵啊。
而论补给,把肉干往马上一挂就出征还补充的是蛋白质的北戎军比之于需要民夫运送粮食还多是淀粉的大魏军队,更不可同日而语了。
当然,中原对北戎并不是一点优势没有。
——游牧民族一口铁锅都得从中原进口,更何况各种绝对对草原禁售的铁质武器。但对于中原来说,才从乱世走了过来,各种武器自然是管够的。
这样一个优劣势对比,真打起来的时候……这么说吧,几乎是又一次的白登之围。
楚英老于军事,安营扎寨之地自然是可选范围内最好的地方——占据地利优势的高地,有个方便取水做饭的堰塞湖,四周视野都不错,绝不会给北戎可乘之机。
但猛虎架不住群狼几乎是定律,你选的地方视野好,对方那几十万大军围着你开始猛攻,局面一旦遮天蔽日起来,还能凝聚军心组织抵抗已经是楚英带兵很有一套的效果了。
两军交战了七八日。
白天交锋,晚上夜袭,三十六计轮番上阵,互相渗透又互相反渗透,看你休息了就开始敲锣打鼓精神攻击,对方好不容易起来了这边消停了,熬鹰一样把对方熬到耳朵里塞棉花睡觉了却真的夜袭……
楚英在军事上毫无疑问是个高手,但北戎狼王也高啊,两人就围着楚英占据的那片高低来回争夺,像是这世上最厉害的顶尖棋手在以天下对弈。
绞杀人命无数。
打到第七日的时候,双方都打出了真火,也都打出了今日非弄死你不可的决心,但楚英的粮草尽了。
……谁特么能料到北戎能带来这么多人啊!
后续的补给即便送过来了也通不过北戎的包围圈送进来啊!
诶?为何不多带点?
运粮很耽误千里奔袭呀!
并且孙子兵法都写了“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正经将军就是该以战养战拿对方的军粮来养自己的呀,能想到这千里奔袭战竟然最后能打成包围战完了还七八天打不完?
打仗就是打后勤,这是一点也没有错的。
到第八天的时候,楚英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得突围,不然再打下去得杀马了,一杀马可就是慢性死亡了,不如一搏。
他的突围都还算是非常有条理的——选择的是对方军阵最薄弱的方向,时机则是对方最松懈的清晨,还选择了极利于突围的阵型。
非如此,已经损兵折将的几万人绝没有可能冲出几十万大军的重围。
不过也仅限于冲出重围了,这不连楚英自己都下落不明了么。
虽说如此,楚英的悍勇以及中原的能打,还是给了北戎狼王很大的冲击。
支撑北戎狼王一哆嗦往南打的唯一理由是据说楚英是中原最能打的人,是中原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