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长安城请女先生。”老夫人幽幽叹息,“不比地方官员办女子私塾,想请个女先生容易啊。”
识文断字的女孩子,实在是太少了。
世家没被徐影收拾的时候都还好,家里的太太奶奶们多少还有通文墨的,可现在被提拔起来的那帮官员,家里的夫人许多大字不识一个,看个账本全靠没留头的小子来念,连亲自上阵教导孩子都不可能。
“就为这个,朱先生都收到好些人家的帖子了。”老夫人道,“开的好些条件,我看了都动心。”
祝青萝自然是不会去啦,但她会给自己那些已经在书院学了几年的学生做就业指导呀——你们看看这个局面,还费劲找什么工作呀,直接干教培它不香吗?
盆满钵满,供不应求。
“且你教出来的姑娘,比朱先生教出来的孩子靠得住。”老夫人最后给了姜映波一颗定心丸。
姜映波有些意外:“会么?”
老夫人一摊手:“你去了解了解朱先生都教孩子什么就知道了。”
——本来书院就不是面向科举培养人才的地方,它是按着祝青萝的想法搞科研的呀,琢磨的是怎么造农具,怎么修船只,圆圆的豌豆和瘪瘪的豌豆杂交为什么都是圆圆的……这些人能教什么科举?你能想象这些人吟诗作赋写八股吗?
最多就是教孩子们识字!
主打一个一边教孩子识字一边现学四书五经科举文章再给孩子讲,全靠研究能力。
老夫人道德感比较高,因此还不同意祝青萝把女学生弄去给人家当家庭教师,被祝青萝笑话思路保守,说这是好事呀,阶级固化就是老子是大官子女也是大官,根本不给别人机会,但那些官宦子弟没学到正经科举的知识,学了一脑门的科学技术,还阶级固化什么?考不上科举做不了官了!
老夫人:“……”
有没有一种可能,你是在定向耽误我们想培养的那种能和男人分庭抗礼争夺政治权力的女孩。
祝青萝脸都僵了一瞬间,然后开始摆烂,那您说,有更好的办法让官家的少女们识字学科举么?
没有。
你最多只能指望徐影或者楚湘在有生之年能把科举也改革一下,不要那么在意文章,多少也考点数学物理。
可改革总是需要时间,现在书院每推销出去一个女学生给人家当家庭教师,老夫人就要越多一份“可别耽误了人家当官,科学和政治虽然没有高低,但是这个时代还是要集中力量先搞搞政治”的担忧,不胜其烦。
现在可好了,本身就是个传统才女,四书五经都会,诗词歌赋都教的姜映波带出来的前朝宗女们,谁看不觉得比那帮祝青萝的学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