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很好,但建议你下次写完了奏章后找无双帮你润色润色,你这个文笔我看了辣眼睛。
祝青萝:“……”
委屈地小声逼逼:“就给您一个人看的您要什么文笔……再说了您之前也没挑剔……”
——之前,祝青萝也写过奏章,给徐影介绍欣欣向荣的纺织厂,和给女子提供工作岗位能帮助她们摆脱困境。
那会儿你不看得挺欢乐的吗?现在你知道追求文笔了?
徐影恨铁不成钢地敲了敲祝青萝的脑门:“之前只有我看,自然无所谓你写的如何,现在你提的这个建议,难道指望朕乾纲独断说修就修,甚至不用在朝堂上让官员们议一议?想什么呢!”
祝青萝:诶?
“这就去这就去!”
无双润色过的奏章,就有条理得多了。
这事儿通过得意外地顺利——
一般,平民是不能给君王递奏章的,这个过程中有一万种理由奏章到不了皇帝手里。
一般,官员是不同意君王大兴土木的,无论是阿房宫还是长城还是大运河,统统都是想得美,修了就要做好被口水淹死的准备。
一般,百姓听到君王想干这干那就会眼前一黑开始骂昏君,这代表了更繁重的劳役,更苛刻的税收,更没法过的日子。
可是这次,即便无双没有打招呼,即便大家都不知道奏章上署名的朱青就是皇家书院赫赫有名的朱先生,即便并没有任何人私底下串联过,大家都还是心照不宣地同意了。
因为都有需要——
如今的达官贵人们少有没掺和海外贸易的,即便自己没参与也总有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亲戚是参与了的,船运反正都是水路没有什么修的空间,但从梁州到长安城的这条路属于是所有人都受得够够的了。
书院弄出来了一个又一个方便种地的农具,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原本种一亩地的劳动力现在能种两亩了,劳动力总不能闲着呀,总得出去找点活干吧。
比如出海搞贸易。
又比如修路。
人民群众简直踊跃报名好吗!他们反对建阿房宫建长城那是因为朝廷用了工又不给钱,耽误了他们种地没粮食就要饿肚子,可要是朝廷给钱呢?
常规来讲,给钱也避免不了百姓“反正做工会耽误种地,万一粮价涨上去,一两银子一斗米,我们一样买不起啊”的恐慌。
但当出海贸易的船队带回来一船一船的粮食,连粮价都因为外来的粮食降低了不少之后,这最后的担忧,也就不复存在了。
搞起来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