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尚书看着闺女,叹气。
事实上,尤六娘说的,也是柴尚书和严尚书的主要论点之一——圣人虽然把书列在了数的前面,可六艺终究是包括数的,既然圣人都肯定了数的重要性,科举里顺便考上几道算学题,有什么问题呢?
抬杠的人自然能来一句:“那书前头还有礼乐射御呢,干脆把礼乐射御也列成科举科目好不好呀!”
但这个杠就没有人接茬了,支持科举考算学和不支持的都没搭理这个杠精。
问就是虽然我们要传承圣人精神,但是也要与时俱进,科举怎么考礼乐嘛,难道也要士人和那些闺中闲得实在没什么好琢磨了的女人一样做那种无效的内耗,研究脑袋顶个碗碗里装满水怎么走比较平稳,行礼的时候膝盖要怎么弯身子要怎么低好看?还是要这个拿把琴弹一曲,那个拿根箫吹一曲,可怎么分个高下呢?
还有射御,那是圣人所在的年代攻伐不断,士子也需要上战场才需要学射御,太平时节你给我说这个?
(何况文人们好不容易通过一代接一代的斗争把武将压矮一头,你现在要倒回来考射御岂不是自毁城墙?)
算盘珠子都要扒拉起火了→_→
没办法拿六艺里其他的几个艺杠,就得有人提传统了,自古以来科举就是这么考的云云。
柴尚书和严尚书这会儿虽然分管的是偏向技术的户部和工部,人家也是正经两榜进士出身,文化修养是有的,对这种问题当场就怼回去了——正经要聊传统,隋唐时的科举是考算学的好吗。
“就没有大臣会提。”这个话题连尤六娘都能张口就来,“隋唐时虽考了算学,可一来考上明算科的士子只能做微末小吏,可见隋唐时也不认为算学是多重要的学科,二来,明算科取缔了呀。”
前人试错时都已经错过的项目,你现在还提出来炒冷饭,不合适吧?
“提了。”尤尚书道,“柴大人说,那是隋唐的考法不对,并不是算学不对。”
尤六娘:“怎么说?”
“隋唐的考法是进士科方能担任高官,明经明法明算都只能做微末小吏,上层这么选了,士子们自然只能跟着考进士。”尤尚书道。
尤六娘道:“女儿想都能想到官员们会怎么反驳——明经不过背书耳,明法明算即便会了,也只是计算刑名钱谷,这虽然很要紧,但也只是对品阶不高的官员而言的,倘若做了一地巡抚,或是六部堂官,只会明法明算而不懂大局,也是做不好这个官的,只让考中进士科的士子做高官,难道不对么?”
“严尚书说,不能说不对。”尤尚书复读着他那几个同僚的高论,“可是大魏不比隋唐,隋唐时识字之人多为世家郡望子弟,许多科举都不用考,一入仕便是高官,寒门子弟中能有远见卓识者少之又少,倘不给进士高官而是从微末小吏做起,岂非变相堵死了寒门子弟的进身之阶?”
如今,时移世易,放眼大魏,哪里还有让皇帝跳脚“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的家族呢?再是什么名门望族,子弟要做官不也得老老实实从县令从翰林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