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啊!
贵妇们的热爱就不局限于搞小小的袜子手套帽子了,她们真的开始打毛衣了!
因为论解压,打不了一会儿就得换针的小件儿,哪有真打毛衣更不费脑子!
真的得赞叹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最开始的时候店里只提供了竹签,但很快人民群众就自己创造出了头尾硬质,中间用粗线相连的织针,于是连织毛衣时需要换针的烦恼都没有了,完全可以就一个圆筒打到底。
产品的每一次迭代,工具的每一次简化,带来的都是更高的热度。
所有人原本都觉得,这件事会和翡翠和玻璃一样,最后也不过是在女子之间流传,但一旦有一个男人发现了织毛衣真的很能放空大脑之后,这件事就愈发不可收拾。
最开始放弃性别成见,“男人怎么就不能织毛衣了?”的是小商小贩。
因为他们有大量的时间需要打发——摆摊嘛,有生意的时候忙死,没生意的时候待着,又不能因为没生意所以收摊,人被绑在摊上了,总得找点打发时间的事情。
织毛衣就显得非常合适,不用动脑子,随时都能停,织完了还能穿,多好一活动啊。
说起来,本朝的官员们活得比较朴素——一方面是王朝初建,奢侈之风还没有特别盛行,另一方面则是荆王殿下先行在最好的地段建了房,先一步定下了管你多大的官,京中有房者不能租,没房子也最多只能租一套房子的规矩。
而一套房子就最多住一对夫妻加三五姨娘子女奴婢,直接限缩了土豪一旦做了京官就立刻带着带着七大姑八大姨进京·这个姑娘住绛雪轩·那个公子住松柏园·每个姑娘公子甚至姨娘都能分出一二三等奴婢得有十几号人伺候·家里还能有空余的地方建个花园·认真数起来家里可以有好几百个奴婢都住在二环以内的机会。
使唤的人少了,很多事情就不得不亲力亲为起来——比如豪门大户里的灶是随时不歇的,主子啥时候要汤汤水水都能保证,但那一片房子里最多就是养二三个奴仆,单独拨人在夜间看灶这日子就没法过了。
同样,要每个官员都安排两个四个轿夫抬轿子或者弄一个马夫来赶马车,这日子也没法过了。
所以大魏官员们上下班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蹬自行车,也不会在家里用早点,基本就是出门之后在小摊上弄个卷饼什么的,还练就了一只手把自行车车把,另一只手拿着卷饼啃的绝学。
就这么个人间烟火的浓郁法儿,最开始大家都挺无法接受,觉得有辱斯文。
但是鉴于大家都这么干,并且尊严在方便面前什么也不是,何况又不是当街裸奔,怕什么?
摆烂之后,还有司礼官是真的觉得这样不太好,给陛下上过奏章。
大家现在都接受荆王殿下会看一些奏章了,关于是荆王殿下直接在奏章上批复的事情也是适应良好,荆王殿下用的是蓝批,和陛下的朱批区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