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想处置也很容易。
参考漠北的经验嘛。
漠北同样是千里边疆,筑了万里长城,长城低矮,其实不可能达到城墙那样的效果,它的作用说得现代一点,可以算是步兵们的“高速公路”——每隔一段便有烽火台和值守的士兵,一旦有什么问题就立刻燃起烽火示警,驻军就在长城附近,见烽火就直接赶过去。
那是为了防陆上的骑兵,如果是为了防海上的倭寇,万里长城就很没有必要了,但烽火台的设置可以沿用,在漫长的海岸线上,以长城烽火台那种水平的密度也设那么几个观测的地方,安排人日夜值守,倭寇再是来无影去无踪那总是要船才能上岸的嘛,见到船就燃起烽火。
水师就设在海边,一旦烽火燃起,便可以直接顺着海岸线过来包倭寇的饺子,而离倭寇最近的烽火台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趁着倭寇上岸劫掠的时候烧倭寇的船。
把人困在岸上,不怕杀不死。
就连资敌也是一样的,东瀛本身就是金银产地,倭寇并不缺少金银,在海上漂缺的是粮食布匹清水,那都是大件,无论怎么资敌都会有痕迹,把资敌的人记下来再倒回去查,总是有个头的。
“这么做了,也能避免走私。”徐延还笑,“和长城那边一样,只能从固定的码头出海,码头处安排驻军,从别的地方想偷摸着出去的,一律认为不怀好意。”
楚湘认真地听了徐延的安排,然后笑:“舅舅觉得,有没有必要安排水师护航贸易往来的船只和普通百姓的渔船呢?”
真要把倭寇逼到绝路上,人家要是不上岸抢劫了,发现一路上的商队上可以抢劫的物资还不少,同样会阻碍贸易的发展啊。
“怕是多费钱粮。”徐延道,“也不好问过往商船和渔民要钱粮啊。其实我倒觉得殿下不必这么操心船队是否平安。”
“怎么说?”
“出海贸易本来风险就不小,解决了倭寇并没有一了百了。”徐延是真的出过海,可以说是非常有发言权了,“在海图上,靠近陆地的地方都有百姓,百姓拿起刀枪上了船便是海盗,难道殿下还能一路护航他们到地方不成?”
楚湘的眸色暗了暗:“也是……”
“殿下实在不必操心他们。”徐延都有点想摸摸楚湘的头了,“既然出海贸易,就理当是准备好了面对风险,何况组织得起海贸商队的,何妨再武德充沛一点,在船上随上一队护卫,买些火炮呢?”
相比起来,渔民倒是更弱势群体一些,更需要国家的保护。
但保护渔民很容易,越穷苦的渔民船越小,船小了就走不远,护航他们,无非就是水师隔三差五出海跑一趟扫荡一下附近海域的倭寇罢了,这本来就是分内的工作。
至于说一定要往远处走的渔船……风险自担呗。
“按舅舅的想法办吧。”徐延实在是个很周全的人,楚湘也提不出什么多的建议了,“一切拜托舅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