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已废,该选哪个儿子当继承人,康熙颇为头疼。
老三性格太软,根本压制不住满朝文武大臣。
老四倒是聪明,但他的生母是佟氏,佟家已经出了一个皇帝,不能选他,否则这外戚势力太盛,于江山稳妥不利。
老五是宜妃所出,这孩子的性子实在太过于木讷,根本不适合这个位置。
老六他,性子腼腆没有主见,生母与养母都身份低微,且年岁太小,又没接受过储君教导,怕是来不及啊。
想了一圈,这个也不合适,那个也不合适,这偌大的江山,一时竟然找不到合适的接班人。
罢了罢了,朕再瞧瞧,好好考察考察,看谁合适吧。
轻叹一口气,康熙捂着额头,只能如此。
七月,官员上报,浮山,隰州疫。
考察的机会出现,康熙当即决定,派诚郡王胤祉,雍郡王胤禛分别带队,五贝勒,六阿哥随行辅助,前往当地抗疫。
除还没正式上朝的六阿哥,其余三位皇子都知道,汗阿玛派他们出去,是一个考验。
到了地方,他们都异常卖力的展露自己的能力。
胤祉跟胤祺一队,二人表面风平浪静,兄友弟恭,私下里却暗中能力,想分出个胜负来。
胤禛与六弟一队,胤禳年纪小涉世未深,不清楚这次出来的真正含义,再加上他一向是个乖弟弟,自然是听自己四哥的话行事。
作为一个重活一世,上辈子还当过皇帝的人,这次的差事对胤禛来说,毫无困难。
自己有经验,又无人捣乱,他有条不紊,很顺利的完成了这次的任务。
两个队伍里,康熙都安排了自己的人手,从出发到回来的这一段时间,四位皇子的所有表现,都被一一上报。
九月,四位阿哥归来,康熙心里对他们此事的表现,各自打了分数,谁好谁差,都有结果。
一切结果都记在心中,康熙没有表现出来,对外,他对四个儿子都夸赞了一番,但着重表扬了老三跟老四的表现。
或许是上面两个哥哥都没了希望,一下子成了最大的那个儿子,胤祉一改往日的懦弱,多了些嚣张与得意忘形。
被汗阿玛夸奖是一件好事,可没有单独夸自己,还带了个老四,胤祉对此不是很满意。
抱着微妙的心理,胤祉把四弟胤禛,当成自己最大的敌人,在朝堂上处处针对于他。
并没有把这些幼稚的小动作放在心上,胤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专注于自己的差事,像个老实的实干家。
这副无所谓的样子,让针对他的胤祉气的跳脚,却不可奈何。
不做太子之后,刚开始的胤礽很不习惯,但时间是个神奇的东西,慢慢的,他好像放下了这个担子,变得轻松了很多。
不在这个位置上,作为一个局外人,他旁观着几个弟弟的所作所为,看的很清楚。
以自己多年作为储君的经验,他也在瞧着,哪个弟弟适合成为新的接班人。
康熙三十八年,顺天府科考舞弊案曝出,震惊朝堂内外。
科考是无数考生能光明正大跨越阶级成为官员的途径,一向讲究公平公正,这次传出舞弊,可谓是举国哗然。
康熙对此大怒,科举舞弊一向是重罪,若是不好好处理,影响颇深。
当日,他便下令彻查此事,严令刑部、都察院、大理寺限期破案。
十日后,结果出来,此次监考的官员,或革职,或流放,或贬官,均有处罚。
而幕后最大的主使者,则是近段时间颇为得意的诚郡王胤祉。
对这个儿子,康熙是失望的,从小就没有哥哥弟弟优秀,在太子被废之后,一点也不收敛,办事效率不高也就罢了,竟然还胆大妄为,参与进科举舞弊案里。
如此自私自利,毫无大气的心态,如何能做得太子之位。
暗暗摇头,康熙恨铁不成钢,把老三踢出候选人名单,下了处罚旨意。
褫夺诚郡王的爵位,罚俸一年,禁足一年,让他在府里好好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
又一位皇子被踢出局去,太子人选,好似昭然若揭,可处在风暴最中心的胤禛,却还是一脸淡然的模样,只老老实实坐好汗阿玛交代给自己的事情。
这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外物所动,泰然自若的模样,让康熙暗暗赞同。
在胤礽之下,就数老四,最优秀,也最得自己的心。
可康熙还是很犹豫,迟迟没下定决心。
关键时刻,胤礽最懂自己的父亲,也知道他在顾虑着什么。
那一日,胤礽亲至乾清宫,与父亲谈了许久,终于打消了康熙内心的顾虑,让他下定决心。
胤礽离开后,康熙思虑万千,沉重的叹了口气。
或许老二说的对,老四是除他之外,最合适的人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