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绵绵以前做过一段HR,很擅长发掘人的优点,比如说卫良很勤奋。
其实他的这个优点是这个时代很多人的优点,也是她那个时代许多人都不曾有的,那就是动手能力超级强,柳绵绵自己就是个动手废,所以看着别人学东西这么快,还愿意做,就很羡慕的说。
“三弟,过年咱们还是一起吧,我跟爸妈说好了,咱们一起在我们那边过,你们到时候早点过去啊。”
“行,嫂子。”
“那个三弟妹的耳朵,我去海城找专家问了,人家说最好做个检查,你有空跟她说说,她到底是在我们这里做事受伤的,我跟武大姐都愿意出医药费,再说了医药费也没多少钱,你劝劝她去看病,以后找工作也才容易是不是?”
这倒不是柳绵绵杜撰的,武大姐也觉得卫良两口子特别不容易,表示愿意出一半的医药费。
再说了,这年头看病其实不贵的,只是大部分人有病就喜欢扛,就像王大花这样,柳绵绵坚持让她去看,并不是她钱多的没处花,耳朵的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往小了说确实也不痛不痒,不影响生活,她可不想因为这种事,以后王大花想起来就埋怨她几句。
现在她坚持让王大花治,能治好自然最好,治不好也不能怨她了,也免得以后相处起来留个疙瘩。
卫良不知道想到什么,这次没推辞,沉默着答应了。
听大嫂这意思,是会在找工作上给他们出力的。
等柳绵绵一走,卫良就跟王大花商量看耳朵的事。
王大花虽然也是个爱计较的人,但将心比心大哥大嫂跟他们想象中还真不一样,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大哥大嫂原在她看病时掏了全部的费用,现在还要去海城看病,王大花就有些不太好意思了,本来寻思着大嫂怎么这么热情,热情的都让她怀疑人生,这个时候卫良跟她讲完这话,王大花就明白了。
“刚才大嫂跟你说的,我耳朵这个样子,影响以后找工作?”
“是啊,她亲口跟我说的。”到底也是耳背,跟正常人的反应还是有点差距的。
再说了,谁还不想好模好样的了。
王大花这样的人,经历过苦难,自然不把这点小事放在眼里,可若是影响到以后的生活,她还是想治一治的,只是不太好意思花大嫂的钱,于是两口子私底下商量,如果老大正能给他俩找个工作,等他们挣了钱再慢慢还,挣不到钱......算了这个以后再说。
“起初我还觉得大嫂人很高傲,没想到是真好,别人的事都那样放在心上,说的我都不太好意思了,那天要不是我自己太冲动,也不会弄成这样。”
“这事儿怎么能怪你,明明是张老二的不对。”
“那下回见到大嫂,我就应下来了?”
“那行,大嫂说了这么多次,咱们要是不去,就是不识好歹了,等咱们挣到钱这钱就还给大哥大嫂。”媳妇能想开,卫良觉得很欣慰,又说起进城过年的事,说起来这几天小圆没来,他俩都想闺女了,两人商量着明天去城里买点年货,顺便给爸妈买点东西,也给远在老家的岳父岳母也寄些东西回去。
两口子出来了,自然就不会回去过年,往年拜年都是要带东西回去的,今年回不去自然要买些东西寄回去。
王大花都想好了,这边也没什么土特产,她干脆寄个十来斤海带回去。
一是老家的海带确实不好买,一块钱一斤呢,给钱也未必能买到,二是这玩意儿送亲戚朋友也很体面很实用,于是两口子商量好了,当晚就早早歇下去了。
一到过年就格外思念亲人,以往在老家,亲戚朋友都在身边的日子,虽说苦点但没这么寂寞,这一到年关口,卫老三就开始念叨起老家的亲戚们,又想起蹲在老家吹牛抽烟的日子,老两口说着说着,就说起远在二儿子,现在只有老二困难一些,当父母的难免会记挂着混的最差些的那个孩子。
卫老三想给远在老家的大闺女跟二儿子寄点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