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印度本身就有棉花种植,因此当赵桓告诉吴敏第二个推广种植的经济作物是棉花之后,吴敏已经不怎么吃惊了。
最让他吃惊的茶叶他都接受了,又何况当地本来就在种植的棉花。
接着赵桓告诉吴敏,还有一个经济作物要大力推广的,那就是甘蔗。
印度是蔗糖的最早产地之一,也几乎是跟着印度文明一起出现的,印度的制糖业在这个时代算是非常发达的了,所以在印度蔗糖价格并不贵,普通百姓都能消费得起。
但是赵桓要用抬高价格和各种措施来刺激蔗糖的进一步推广种植,夺取水稻和小麦的耕地,并且要在古印度大规模的制创办蔗糖加工生产,实行精加工,并将产品销往欧洲。
直接运输甘蔗是很不划算的,在印度本土进行精加工之后,再将蔗糖产品远销欧洲就会大大减少成本,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
赵桓已经跟吴敏解释了茶叶在印度推广的用意,后面的棉花和甘蔗也就不需要多费口舌吴敏就能理解了。
皇帝赵桓最后做总结,他说道:“你不仅要大力推广茶叶、棉花和甘蔗这三种经济作物在南亚次大陆的种植和生产加工,还要根据当地情况,因地制宜的推广其他的经济作物。
唯独不能推广小麦和水稻,不仅不要推广这方面的种植,而且还要尽可能的鼓励他们减少这方面的种植范围,不要大规模收购粮食。”
吴敏忙躬身答应:“臣明白了,臣一定将陛下交办的事还好。”
“你退下吧。”
吴敏犹豫了片刻,躬身说道:“臣有个建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赵桓瞧了他一眼,说道:“但说无妨。”
吴敏说道:“这次朱罗王朝二皇子派杀手行刺陛下,虽然陛下识破了他的阴谋,但是这也不能不让咱们警醒,幸亏陛下明鉴万里,洞察敌人的阴谋。
否则要是陛下有个不测,却没有确定太子,那万里江山将无人能继大统,陛下将近二十个皇子会不会为争夺皇位而冲突?
所以老臣斗胆向陛下进言,还是尽早册立太子,以安国心,虽然臣知道陛下春秋正盛,可像前次朱罗王朝刺客行刺这种事情,以后还会不会发生不得而知。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呀,老臣恳请陛下早立太子。臣知道这番言论大逆不道,臣请陛下赐罪。”
说着撩衣袍跪倒在地磕头。
赵桓并没有生气,而是微笑瞧着他,点点头说道:“但凡臣子聪明一点的,都不会在这件事上去触皇帝的霉头。
明明知道皇帝春秋正盛,却还让皇帝立太子,恐怕就只有你才做得出来了。
由此可见,你对朕也的确一番忠心,没有顾忌个人得失,朕很欣慰。
不过没有必要对此多虑,有没有太子都没关系,朕离开东京汴梁之时,已经让皇贵妃做摄政执掌大宋江山,朕有不测,她自然会统领全局。
朕相信她会管的很好,至于朕的这将近二十个孩子,没关系的,他们还小,最大的议政也还没读大学呢,着什么急呢?等他们读完大学封了王,朕会作出周密安排,让他们各自执掌一方。
现在大宋的海外疆土越来越多,要一个人去统领整个大宋是不现实的,必须设立当地的君王,才能更及时有效的处理当地的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