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大队的大队部是这里唯一的砖瓦房,墙上刷着熟石灰,上面还有红色字体的宣传标语。
正副队长、正副支部书记、民兵营长、治保主任、妇女主任、会计、出纳、记分员、保管员等大小干部,都在这里办公或者开会。
两侧各有一排房屋,其中一排专门存放粮食。
大门口就是晒场。
晒场大概2000平方米,按这边的计算方式,是两亩地。
东边放着个一米高的石滚,直径大概四十厘米,专门用来压场,这块儿土地夯实平整,堪比镜面,走在上面不起尘。
知青们到的时候,很多队员已经到了。
他们对着知青们指指点点。
不知道是不是有人交代过什么,声音压得很低,比昨天他们回来时看到的矜持多了。
尽管这对叶容蓁来说没什么影响。
──“这些知青小胳膊小腿儿,有个身体瞧着就不行,能顶啥用?也就这会儿还没秋收,算是农闲,不然都得哭着跑回去。队长咋还指着他们呢。”
现在过来的知青,第一年有补贴,倒也没啥,看他们哼哼唧唧干活儿,心里也能舒畅几分。
要说啥实际用处,嘿,没啥好说的。
一年到头也就用炒货、干货换点东西,别的啥都指望不上。
──“咋没用,先前的那些老知青还能帮咱们用炒货、干货换东西,这次不说队长,那些去知青点搭把手的男人回来,都重视了不少。”
──“听说里面有个能制药的知青,家里就是干这个的,还在什么大医院培训过,主动来插队,能教人当赤脚大夫。”
──“他们长得也好看,看着我能多吃一碗饭。”
后面这话得了不少支持。
更多的是白眼,“呸,长得丑也不耽误你多吃一碗饭。”
说着,她们又说起知青会不会在这里结婚的事儿。
这些知青确实俊,尤其是新来的三位女知青,贼俊。
他们清河大队还没跟知青们结过婚呢。
倒是瞧着其他大队的,跟知青结了婚,别的不说,家里的孩子都干净懂事儿,还比同龄的孩子多认俩字儿。
他们大队条件不差,可就是高不成低不就,愣是一对儿没成。
讨论的时候,他们率先排除了瘦瘦弱弱、脸色苍白的叶容蓁。
瞧着就悬乎,他们清河大队跟人不般配。
叶容蓁站在知青们身边,扶了扶帽檐,听得眉眼弯弯。
这和她当初的想法一致。
很快,大队长扛着红旗出来,随风舞动几下,带着大家背几句语录,把红旗插到大队部的矮墙上,开始分配任务。
清河大队一共十二个小队,前六个小队是男同志,接下来的五个是女同志,最后一个小队干脆就是还能干活的老年人,专门侍弄辣椒、红薯地啥的,算是清河大队种地的老把式。
叶容蓁和赵清欢在第八小队,其他新知青都是单独分配到小队中。
分配情况一出来,脑子清醒的队员已经明白过来。
大队长这是让人带着她们了解呢。
要不怎么连回家带孙女的队长媳妇都出来了?
确实是这样。
叶容蓁她们加入小队,发现红英婶子也是这个小队的队员,有她牵线,两人很快跟小队的成员熟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