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那边已经打得火热。
南京这边也出现大量建奴的踪迹。
南方多水,到处是水田,而且道路狭窄,根本不适合大规模骑兵行进。
所以多尔衮带着剩下的四旗在南方行军也是叫苦不迭。
而且南方都食米饭,多蔬菜少肉食,这让这些建奴鞑子也不适应。
煮米饭就要锅,炒菜也要锅,而且蔬菜属于素食。
喜食肉食的建奴和蒙古鞑
子很不适应这些素食,而且还要用锅子炒,很是麻烦。
沿途劫掠的粮食大都是大米一类的,行军也不好带,不如面粉,直接做成饼带着,随时都可以吃。
而且这南方天气闷热,加上行军途中喝了不干净的生水,还有蚊虫的叮咬,好多建奴鞑子兵都染上了疟疾,上吐下泻的。
“征南元帅,这样不行啊,好多勇士不是倒在征战的战场上,而是倒在那些蚊虫上,这大明南方虽然富庶,但是继续这样下去,怕是不行啊。”
岳托看到自己镶红旗的勇士一天时间又倒下十几人,不由的心疼起来,走到多尔衮身边对他说道。
多尔衮被黄台吉封为征南元帅,带着四万多女真勇士,和四万多蒙古勇士去劫掠南方。
如果说,北方的大明官军如果在建奴的眼里是废物,那南边的大明官军就是烂泥。
往往几个女真勇士就能撵着几百南方大明官军跑,自己带着近十万的女真蒙古勇士,真的有点小题大做了。
但是没想到的是,战场上没有死几个,却被沿途的蚊虫,食物和生水给前前后后放翻上百人。
“唉·····,到下一个集镇,就不要先屠城了,找些郎中大夫来吧。”
多尔衮对这样的情况,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就先找些郎中大夫来看看吧。
多尔衮带着大军从河南一路南下,很快就来到凤阳府。
凤阳府可是大明的龙兴之地,也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老家,老朱就埋在凤阳皇陵。
这个时候还没有所谓的江北四镇,这是十年后南明朝的事。
十年后的凤阳总督马世英现在还不是总督,而只是凤阳府知府。
这个马世英是东林党,不过和那些指挥嘴炮的东林党不同,这个马世英也算是个能干事的官员。
虽然后世对马世英这人褒贬不一,说他把持南明政权,搞党争,消耗了国力,这才让南明在短短一年时间就灭亡了。
不可否认,党争是南明灭亡的主要原因,但是马世英最后在抗击清军这方面上,还是不含糊的,最后也是殉国而亡。
马世英原来是大同知府,后来由于政绩不错,调到凤阳任知府。
马世英在凤阳时,也是勤加练兵,整治官场,严惩贪官,所以凤阳的官军战力比起其余地方的,要好上一些,百姓的生活也相对富裕一点,。
再加上这凤阳是大明龙兴之地,可不敢马虎。
马世英得知近十万建奴鞑子直奔自己的凤阳而来,也是吓坏了,别说十万,就是一万,自己也绝对抵抗不住。
多尔衮之所以直奔凤阳,因为凤阳离山东最远。
徐州府和淮安府跟山东两交界,自己带兵打过去,万一惹恼山东的张梵,那别说下江南了,就是出关都难。
多尔衮有顾虑,马世英也害怕,忙派人直奔南京去救援。
南京城还有十几万的守军,随便调几万过来,也能阻挡建奴一阵。
南京城是陪都,也可以叫留都,和北京一样,拥有完整的朝廷班底,六部一个不少。
这是永乐帝当初决定迁都北京时,为了以后万一北京城被外敌攻陷,南京城还有一个完整的朝廷班底,扶持一个新皇帝后,大明依旧是那个大明。
朱迪当初考虑的很完美。
但是两百年过去了,这南京已经成了朝廷的养老院。
南京朝廷虽然有六部,但是南京既没有皇帝,也没有内阁,比起正牌的北京朝廷,这南京朝廷就差远了。
南京城内,现任兵部的尚书是翁万达,也是一个老好人,做了十几年南京兵部尚书,没和人红过脸。
在收到马世英的求援书信后,自己拿不定主意,马上去找吏部尚书马文升商量对策。
马文升也拿不定主意,差人去请南京守备,成国公朱纯臣,还有守备太监韩赞周一起商议。
等成国公和守备太监韩赞周来了后,其余六部的人也都纷纷赶来,得知是马世英来了求援信,说是有十万建奴鞑子直奔凤阳,求南京城派出援军。
“国公爷,这可怎么办啊,十万建奴直奔凤阳,这马世英是绝对挡不住的啊。”
兵部尚书翁万达哭着脸对成国公说道。
朱纯臣也苦着脸。
自己虽然是南京守备,但是这建奴犯边来了,自己哪有人去支援啊,说是南京有十几万军队。
但也只是为了吃空饷,夸大了兵力而已,现在的南京城,最多有四万军队,而且有一部分还是充数的老弱。
现在突然有战事,自己哪里拿人去支援凤阳。
如果是别的地方,他们完全可以不理会,建奴来无非就是抢些银钱人口什么的,大明这些玩意儿多的是。
随便抢就是了,但是这凤阳可不一样啊。
朱纯臣小心的瞟了一旁的守备太监韩赞周,看他有没有什么主意。
吃空饷这事,不止成国公,他这个守备太监一样没少拿,现在好了,不出兵就要露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