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6所的众人看来,陈潇能够轻易的说出涡扇10发动机的构架和一些参数,这是很令人惊讶的事情。
因为涡扇10发动机目前虽然算是“准”研制成功了,但毕竟没有装备在飞机上,而且没有对外公布任何的信息,陈潇是怎么知道的?
众人又看了看何江,还以为这是何江这几天和陈潇聊天的时候,透露的一些数据。
陈潇摸了摸鼻子,把这茬子事情给忘记了。
不过他看着606所的这些人一直不得法,所以有些没有耐心了。
毕竟何江的身体情况摆在那里,现在最需要的也是静养,少说话好好休息比较好。
陈潇说道:“目前最大的困难是要让涡前温度承受到1700℃以上,这样才能够发挥燃料最大的效率。此外,我们还需要用更好的材料和技术,让发动机压气机承受的压力超过50个大气压,在保证这两个前提的同时,叶尖承受的离心力至少超过50吨。”
陈潇这样说,606所的众人一下就安静了下来。
陈潇的每一个字都说到了点子上,大家觉得陈潇应该是懂发动机的。
因为发动机最关键的其实就是三個词语“高温、高压、高转速”。
这三个词语,如果单独拿出来都很简单,每一个都技术都很好处理。
比如运载火箭的发动机,能够耐超高温。
但是火箭的发动机体积大,只能够用一次。
又如大型机械设备的转子,转速非常高,可以把体积做的无限大,增加转子的荷载。
但是综合到航空发动机就非常困难。
因为航空发动机要求体积要小、重量要轻、寿命要长、可以重复使用,这就非常难了。
所以,航空发动机被誉为人类工业的明珠,是工业设计最精美的产品。
606所的一名同事听陈潇说了半天,一开始还是觉得有道理,到时当听到后面的时候,觉得陈潇有一些无厘头。
因为陈潇只说出了发动机目前所面对的一些困难,并没有说解决的办法。
要说发动机面对的困难大家都知道,这只能够证明陈潇对发动机有了解,并不能够证明他能够解决问题。
606所名叫做刘大根的科研人员说道:“我们也知道涡扇10发动机会面临这些困难。涡前温度承受无法达到1700℃以上,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但是怎么样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就算是没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涡扇10发动机也可以强行的装载到J11身上,但是后续所面临的一些飞行故障或者是故障的概率,就是大家无法预料的了。
的确,新的科研肯定会有牺牲,特别是航空航天领域的科研成果,必定会有一个磨合的过程。
但是这样一种研究成果很有可能会有牺牲的,而且牺牲的可能是那一些国家花费大量的精力和金钱培养出来的优秀飞行员。
在航空领域有一句话——成熟的飞行器是用飞行员的生命磨合出来的。
但是这种险研究所不能够冒,国家也不能够冒。
陈潇原本打算再多说几句,但是很有可能就告知了606所的这些同事们,研究发动机的一些关键性的技术。
这样他们会对陈潇有所怀疑。
首先陈潇是学金融的,其次就算是陈潇在理工方面颇有建树,那也是搞IC产业的。
和航天发动机八竿子打不到一块。
如果很贸然的告知对方这一些技术,后续的解释工作相当的麻烦。
陈潇是最不喜欢麻烦的人。
而且陈潇也最不喜欢面对媒体的镜头。
606所的研究人员都比较傲气。
因为他们都是真正意义上全国的精英,能够搞航空发动机研发的这些技术人员,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他们中的很多人虽然并不是燕京大学或者是水木大学毕业的,但是他们毕业的冰城工业大学、西域工业大学、燕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等这些高校并不比燕京大学和水木大学差。
在学术界曾经有一个玩笑话。
水木大学和燕京大学是为国外培养人才,而滨城工业大学,西域工业大学的国防大学则是为国内培养人才。
就在这个时候,606所的又有几名员工,很是不爽地对陈潇说道:“难道你知道这些问题怎么解决的吗?你知不知道每一次我们修改一个设计细节都要花费很大的代价去重新实验,这是一个十分漫长而且困难的过程。不是你嘴巴说一说就能够解决的。”
这几名员工并不认识陈潇,以为陈潇只是普通的重症治疗中心工作人员,听着他们对话信口开河。
毕竟吹牛就是动动嘴皮子的事情,而实际操作起来,这是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一个发动机的模型从设计到生产再到风动实验,最后全部实验完成形成完整的数据报告,少则需要一两年,多则需要七八年,甚至10多年。
就算是修改一些设计参数,再重新实验,也需要大半年的时间。其中所花费的人力和财力更是不可计数的。
正是其中的这一些艰苦,所以606所的技术人员才会很生气的直接怼陈潇。
因为他们认为陈潇并不理解他们工作的困难。
例如涡扇10发动机就动用了在川西地区的风洞实验室,那里的条件极其艰苦,甚至还有不少优秀的技术人员因为实验而牺牲。
606所的众人可不希望自己的辛勤劳动以及用血和生命付出代价而形成的产品,就这样被外人随口评说。
陈潇并没有因为这些人的不礼貌而生气,因为陈潇也是做科研的,他相当理解对方的心情。
就在这个时候何江的贴身私人护理人员姚玲看不下去了(从606所医院带过来的护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