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琼玉这时候也是快二十岁的大姑娘了,这几年相亲了好些人家,但都没有遇到十分符合她心意的结婚对象。
她对和马超结婚这事也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没有抗拒心理,也没有非他不可。
虽然和马超接触不多,但马家伯伯救了父亲,马超又在部队,她觉得马超至少人品值得信赖,最终也就应了这门婚事。
毕竟到了年纪,今年姑姑和继母给介绍相亲局的频率明显高了很多,她也实在不想折腾。
嫁到马家后,婆婆对她一直很客气。
后来闺女小马兰出生,婆婆又帮忙带孩子,她平常就上上班,丈夫也不在身边,孩子也不太需要她操心,她觉得这样的日子也挺自在。
李琼玉不知道的是,马老太一开始就不同意马超娶她,因为马家前几年经常接受李家接济,她总觉得自己在儿媳妇面前低了一头。
好不容易儿子出息了,当了连长,家里日子也好过了些,村里人都夸她有福气,她更不喜欢有人提起她落魄的那些年。
但看到李琼玉,她就会不自觉想起那些需要别人接济的日子。
本来她早给儿子看好了娘家村里的一个姑娘,却不想儿子一回家就要去李家求亲,马老太当晚就和儿子大吵了一架。
但胳膊扭不过大腿,马老太本身也不是强势的性格,最终还是妥协,让儿子娶了李琼玉。
婚后李琼玉对她也算恭敬,从未在她面前拿过大。
但因为她时常要工作,也不会农活,所以二人接触其实并不算多,也不亲近,只维持着表面的客气婆媳关系。
李琼玉和马超结婚多年,但相处时间不多,就婚后在家相处了十多天,小马兰出生的时候他都没有回来。
孩子半岁了才回过一次,待的时间也不长,其他时间都是信件联系。
去年马超寄信回来说是已经升营长了,但也没有明确提让李琼玉随军的事。
马老太是不太想让李琼玉去随军的,她觉得儿子当初违背自己意愿都要娶她,随军了马超肯定只顾自己的小家,不会再管家里。
况且李琼玉和小马兰现在住在家里,每个月也给马老太十块钱的生活费,她随军去的话,这钱肯定也没了。
**********
小马兰在卫生所醒过来后,医生只让注意营养,要吃饭,杂粮也好,但至少要给孩子吃些顶饿的东西,交代一番后就让她们回去了。
李琼玉当晚并没有回村,而是带着女儿小马兰去了供销社的宿舍住。
供销社主任是李琼玉家的亲戚,就住在镇上,主任给小马兰泡了一杯麦乳精,还热了个馒头,等小马兰吃完,李琼玉才拿着钥匙带着孩子回了供销社。
哄睡了女儿,李琼玉却没有睡下,她思索片刻,拿出纸笔开始给部队的马超写信。
二人虽然结婚将近六年,但因为相处时间不多,李琼玉并不了解这个丈夫。
不过李琼玉从心底还是相信他的人品,经过一晚的周折,得亏女儿现在也没有大事,再加上她本身也是个情绪比较稳定的人,这会她已经十分冷静。
她在信里把家里发生的事都详细公正描述,甚至都没有带太多个人情绪,只等着他的说法,看他的态度。
如果他站在他家人一边,那就直接离婚,她带着孩子回城里娘家。
如果态度良好,那她就考虑带着女儿过去随军。
不管怎么样都好,反正是不会再回马家,她此时觉得平常慈眉善眼的婆婆十分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