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之以中书舍人高季辅,岑文本,中书侍郎杜正伦,马周为首的官吏,陆续前来楚国公府拜访。
一时分身乏术。
何况房玄龄,长孙无忌等,邀他前往东西两市与四坊视察。
东市。
从四坊建成免税区,东西两市大户生意锐减,从西域而来的商贾把大额贸易转向四坊,凭着减免赋税提高盈利。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东西两市的商铺也在转变。
短短半年发展,东市渐渐各类获得皇家冠名权商铺的集散地,俨然成为长安奢侈品最多地方。
赵牧自己也在东市设商铺,出售杜康酒,贞观盐,琉璃器,香水胭脂,各式各样的衣服,已经是长安勋贵富豪私人订制的地方。
一路视察,沿途商铺的掌管常常出门招呼。
走进某处商铺时,掌柜的把赵牧视作贵客热情款待。
走出一家店铺,侯君集称赞说:“小子,你厉害啊,一路走来,各家商铺掌柜对你感恩戴德啊。”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君集,你没听说吗,这些商铺掌柜东西两市有铺子,四坊内也有铺子,中书令为他们带去丰厚的利润,他肯定由衷感谢。”户部尚书戴胄说。
他常来东西两市,四坊亲自询问粮价,对商贾的收益了如指掌。
“一家小小糕点店,每月收入百金之多,比咱们的俸禄高多了,若某俸禄每月俸禄达到百金,某做梦都能笑醒来。”工部尚书段纶捋着胡须说。
闻声,户部尚书戴胄严肃的说:“段纶,话不能这么说,那你猜猜为何沿途百姓也感谢对中书令呢?”
“当然是中书令菩萨心肠,屡次赈灾救济百姓。”段纶脱口而出。
“没错,中书令有好名声,与重金赈灾密不可分。”礼部尚书豆卢宽说。
“哈哈哈,非也,非也。”戴胄仰首郎笑。
段纶,豆卢宽愕然对视,与赈灾没有关系吗,不约而同说:“莫非因为求雨?”
“与求雨有关,但没说到重点。”戴胄说。
“啊。”
段纶,豆卢宽异口同声的惊呼。齐声说:“那你说说为什么?”
“简单啊,你们没听说吗,单单制作糕点,需采购原料,制作,销售,这需要人力物力。单单原料一项,既然江南出产精米的地主赚钱,庄户人家跟着收益。
再譬如适才视察的丝绸店,养蚕到纺织,再到涂染,制衣。这是个大循环,急需大量长工,农闲之余的人参与,额外赚到钱,难道不高兴吗?东市出售的丝绸价格越贵,数量越多,不管养蚕人,纺织工,染料工,裁缝均受益,能不感谢中书令吗?”戴胄侃侃而谈。
“对,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你们没发现吗,东市秩序极好。”刑部尚书李道宗说。
“小小生意内,竟也影响深远。”萧禹感叹说。
房玄龄瞥了眼萧禹,对他轻视商贾的行为颇为不满,朗声说:“今年旱情严重,饿死的人却比去年少,阁老知道缘由吗?”
萧禹面色一怔,当即说:“朝廷提前筹备,百官恪尽职守,商贾不敢抬高粮价,寻常百姓皆能购买到粮食。”
“阁老所言有些冠冕堂皇。”房玄龄驳斥。
杜如晦斩钉截铁的说:“皆因赵牧大肆修建作坊,赵牧长工,百姓家里有余钱,有钱购买粮食。”
“没错。”
房玄龄高声说:“朝廷筹备,百官尽职重要,最关键百姓家里有余钱,若长安大型作坊增多,百姓农忙之余做工,全家有双重收益,再遇灾年,损失更小。
因此,本官支持中书令大力推行作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