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瑀,李纲轻蔑的瞥了眼马周。
寒门出身,靠赵牧推举崛起,此等小吏不值一辩。
萧瑀向韦挺使眼色,韦挺抱朝笏道:“陛下,纵然推行科举制,目前条件也不满足,隋末战乱,各类书籍毁于战火,数年内没有手抄的书籍,天下学子更没有书读,朝廷不能选拔一群目不识丁的官吏。”
李世民没有否决,喝问:“段纶,目前工部是否做出印刷的模子,每日印刷多少书籍?”
“陛下,已制作出百套模子,每日加紧印刷书籍,不论四书五经,或各类典籍,半月内,定能满足长安学子,若向各地推广,年关前,肯定能满足各地。”工部尚书段纶回答。
“嗯,看来书籍不是否决推行科举制的理由。”李世民满意的颔首,似有所指的说。
这...
韦挺听着惊诧。
赵牧。
又是赵牧。
他听说赵牧的印刷技术,却没想到这么快。
一时,哑口无言。
“陛下,书籍的确不是问题,我愿出资五十万贯,在各地免费修建书馆,提供各类书籍,供寒门子弟借阅。”赵牧翘起唇角瞥了眼韦挺。
“修桥铺路,功德无量,你修建书馆,更是义举,朕支持你两万贯。”李世民龙颜大悦的说。
“陛下,使不得啊。老臣不支持科举制,愿死谏。”萧瑀高呼。
“臣死谏。”
“臣死谏。”
王珪,李纲,韦挺等苦无良策,纷纷执意死谏。
贞观年间,李世民广开言路,聆听各方建议,所以对百官非常宽松,偶尔君臣意见不和,为改变李世民错误的想法,百官常常死谏,李世民怜惜官吏,也常常改变主意,虚心接纳百官建议。
对臣子而言,死谏成功能取的好名声,渐渐成为很多言官的杀手锏。
熟料萧瑀位居阁老,公然死谏。
此举超出李世民预料,更超出百官预料,但世家官吏见萧瑀死谏,严谨推行科举制,也愿意死谏迫使皇帝让步。
关键死谏时,定有同僚阻挡。
一时,众多世家官吏悄悄望向萧瑀,萧瑀直接向旁边石柱子撞去。
“萧阁老...”
观之,百官疾呼,快步前去阻挠。
我去。
这老头够猛啊。
竟不顾死活,计划血溅三尺。
赵牧以前仅听说死谏,却从未经历过死谏的场面,今日有幸见萧瑀带百官死谏。
萧瑀身为南梁后裔,不但位高权重,而且声望极高,江南士族的魁首,一旦萧瑀血溅朝堂,他怕即刻沦为众矢之的。
不过,他不吃这一套。
这时,房玄龄抓住萧瑀臂腕,朗声说:“阁老,有事好商量,死谏威胁陛下,绝非明智之举。”
“没错。”
杜如晦挡在萧瑀身前。
龙椅上,李世民面色铁青,向侯君集等使了使眼色,几名武将各自上前挡住萧瑀。
一阵混乱后,大殿内渐渐平息。
百官各自归位,赵牧哼笑两声,呵斥道:“阁老,你身为内阁重臣,理当为百官树立榜样。然而,今日之举很下作啊!若满朝文武与陛下意见相左,人人死谏来要挟陛下,试问朝廷如何推行政令。
再者,阁老身为前朝皇族,理当清楚南齐朝怎样转变为南梁,北周朝怎样转变为前隋,这一点,我相信阁老比在场所有官吏都清楚,阁老等拒绝推行科举制,以为自己能逆转乾坤。
大人,世道变了....
陛下非齐和帝萧宝融,也非周静帝宇文衍,谁想做萧衍,杨坚,先问护国的神武军答不答应。
我可没有那么多耐性,今朝百官中谁敢图谋不轨,陛下一声令下,管他身居内阁,或镇守一方,照样让他血溅三尺。”
赵牧所言,不可谓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