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集中河北道粮草供给三军,争取保证东征军粮草充足。
其二,采取铁血杀伐策略,拒绝招降百姓,但凡攻陷城池,或驱逐,或流放城内百姓,避免心慈手软,养虎为患。
其三,东征前,设法离间高句丽君臣,使高句丽内部未战先乱。
第四,登陆百济,占领其国,使唐军登岛有立足之地,南北夹击高句丽。
赵牧撰写好折子,派人送去皇宫。
对于他的策略,他没法保证李世民全盘接受,毕竟单单他铁血政策,即与李世民仁义之师相悖。
李世民不支持,百官内,肯定也有官吏不支持。
不过么,他提出策略,将来怎样执行皆由李世民做主。
皇宫。
漫长的冬季。
李世民关注西域战事之外,常常与李靖,李绩,李道宗,房玄龄,杜如晦等商议东征事宜。
他们基本摸透高句丽的情况,越清楚高句丽的国力,军力,东征高句丽的执念越强烈。
李世民阅览过赵牧的奏折,得知赵牧的出兵方案,惊讶之余,百思不得其解。
不客气的说,赵牧的作战方案,与他的计划背道而驰。
他计划控制东征耗费的钱粮,结果赵牧的方案,提议国库拨款之余,集中河北道赋税,粮草,作为东征的军需,这远远超过他的预料。
他计划推行大国仁义,以王者之师征讨高句丽,争取拉拢高句丽官吏,百姓降唐,到达分化瓦解高句丽的目标,最终军事灭掉高句丽,实现夙愿。
怎料赵牧计划铁血杀伐,似他北伐突厥,北征奚族,契丹那般,杀戮,杀戮,还是杀戮。
此举李世民颇为不满,以为严重影响他英明神武的形象,严重影响大唐声誉。
他计划正面对抗,生擒高句丽王,赵牧又建议分化拉拢,建议提前攻占百济,这一点超出他的预料。
总之,整个方案和他的计划背道而驰。
不过,赵牧的方案中,每条建议皆写清楚自己的目的。
耗费巨资征战,即保证三军粮草充足,兵力上碾压高句丽。建议杀伐果断,却为控制唐军粮草消耗,以防高句丽兵勇偷袭,斩断唐军粮道,唐军缺衣少粮。
避免粮草不济时,三军士气瓦解,不败而败。
建议离间分化,欲减少唐军东征阻力,尽量避免兵勇伤亡。
至于登岛灭百济,目的更为明确,南北夹击,使高句丽处于两线作战,从而到达速战速决的目标。
李世民支持赵牧的目标,却不赞同赵牧作战的方案。
若执行赵牧的作战方案,即使唐军大捷,作战中杀戮过重,他的名声肯定一落千丈,大唐声誉跌落谷底,最关键耗费巨资征战,行杀戮之事,朝堂内,萧瑀,李纲,虞世南等半数官吏绝不赞成的。
东征计划,怕处于搁浅状态。
他希望有个折中的策略,既能灭掉高句丽,彰显大唐神威,提升他声望,又避免耗费巨资,杀戮过重。
思来想去,李世民没有折中的策略。
走到房门处,望着皑皑白雪,长长深呼口气,下令道:“君羡,派人传令卫国公等人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