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将斗志昂扬。
赵牧请战无果,依然处于打酱油的状态。
怎奈李世民排兵布阵,调兵遣将,他不得不表示理解。
幸好柴绍,张亮没有让李世民失望,兵临辱夷城下,表现出老将的果敢,凶狠,柴绍指挥三军,张亮领兵身先士卒。
两日间,辱夷城易主。
成功夺城,李世民派遣信使奔赴四方大肆宣扬。
几日内,辱夷城附近的城池,城内守将或弃城而逃或缴械投降,诸将忙于接管各处城池。
形势大好,李世民内心大悦。
命房杜二人代表他前去各城,宣扬帝王仁德,安抚城内百姓。
第七日,李世民才领军启程,接连急行军,兵临平壤城下。
几名老将领军布阵,十多万沙场喋血老兵把平壤城围得水泄不通。
平壤,成为东征最后一块肥肉。
李世民没有急于攻城,派李靖撰写劝降书,希望以仁义之师,大唐王师的名义劝降。
最终一战,兵不血刃夺取平壤城。
他自以为给高宝藏情面,高宝藏懂得识时务者为俊杰的话,肯定捆绑盖苏文,带着王印出城投降。
可惜事与愿违。
皇宫。
高宝藏收到劝降信,确实萌生投降的念头,也仅是萌生念头。
盖苏文尚存,牢牢控制平壤城。
倭国水师抵达白江口,使盖苏文信心暴涨。
盖苏文有自己的如意算盘,拔灼率领薛延陀部起义,唐军临时抽调东征的兵力,李道宗,苏定方,双方仓促奔赴北方战场平叛。镇守百济的唐军锐减,今百济生变,李世民,赵牧,必然分兵南下协助刘仁轨,曹继叔作战。
分兵,意味平壤城外唐军减少。
唐军能战胜高句丽兵将,却没法战胜高句丽寒冷的冬季,苦苦坚守到冬季,届时,唐军粮草耗尽,缺少冬衣,肯定不战而退。
得知李世民劝降,盖苏文派裨将进宫警告高宝藏死战。
唐军等待中,高宝藏不光拒降,更添加百姓加固城池,把招募的城内私兵编进守军加强巡逻,做出长期坚守苦战的迹象。
李世民彰显仁义,欲成王师的美梦再度落空。
李绩,侯君集,尉迟恭,薛万均等将军得知平壤城变故,愤怒,气恼,为皇帝鸣不平,叫嚣攻城,擒获高宝藏,诛杀盖苏文。
皇帝劝降,高宝藏不识时务,公然做出坚守到底的举动,这等于羞辱李世民。
君辱,臣死,焉能饶恕高宝藏,盖苏文。
李世民劝降计划破产,表现的不喜不悲,外人不知他何意,仅临时召集赵牧,李靖,房玄龄,杜如晦。
灭高句丽差临门一脚,但灭国容易守土难。
盖苏文,高宝藏的举动,让李世民倍感纠结,忧心。
精锐出征,强占高句丽,大军班师回朝呢。半岛兵力空虚,某些百济,高句丽旧臣挑拨,怂恿,定然引起暴动,平叛呢,还是不平叛呢。即使派将领领兵坐镇,震慑百济,高句丽,驻扎精兵悍将也耗费钱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