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霍王为人谦虚谨慎,待人接物到位。
不喜欢官场应酬,却喜欢同饱学之士交往。徐州时,多次邀请隐士刘玄平做客,与其成为贫贱之交。
曾有人询问刘玄平霍王有啥长处,刘玄平回说霍王没啥长处,人皆有短处,所以才能显示出长处。霍王无所不能,自然说不出他的长处。
从这两件事儿来看,霍王足够胜任了。
何况霍王年轻,在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地经营数十载,必能改变三地文化,习俗,使得三地融进大唐版图。”
赵牧滔滔不绝,道出自己的推荐理由。
“嗯。”
李世民轻轻应了声,他支持赵牧的建议,但派霍王来此怕不合适。
绝非他不信任霍王,皆因霍王在徐州时推行无为而治。夺取半岛三国,大乱要大治,霍王经验尚浅,恐难胜任。
他内心已有合适人选,已故淮安王之子李孝逸,也是赵牧曾经向他推举的人才。
“事关重大,派何人坐镇再商量吧。”
赵牧没有争辩,朝着李世民说:“陛下,怎样治理三地,该率先夺取三地,当务之急,该攻克平壤城。”
“陛下,臣附议。”李绩抱拳说。
灭百济,再灭高句丽,荡平新罗,朝廷有足够多时间商议派遣何人。高宝藏,盖苏文拒绝投降,是该给对方雷霆一击,一举覆灭高句丽。
“不急。”
李世民平静的说。
平壤城已沦为瓮中之鳖,任由唐军宰割。
高宝藏,盖苏文拒降,他们耗得起,自己也耗得起。
等城内断水断粮,守军军心涣散时,自然不战而屈人之兵。
何况,刘仁轨越灭倭国水师,越早给高宝藏,盖苏文致命一击,消弱二人斗志。
倭兵覆灭之日,则为高宝藏,盖苏文投降之时。
“陛下,时不我待。”赵牧高声提醒。
临近入秋,气候渐渐寒冷,不利于唐军攻城略地,拖延越久,唐军折损越多,或许李世民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想法落空呢。
“陛下,切莫重蹈覆辙。”杜如晦提醒。
隋唐几次征讨高句丽,皆因气候戛然而止,战果锐减,甚至损兵折将。
唐军处于有利态势,该抓住天赐良机,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破城,灭国,完成东征既定的目标。
“陛下,平壤乃高句丽重镇,南面也有诸多城池,彻底灭掉高句丽,绝非单单破平壤城。”房玄龄建议。
他能感觉到东征皇帝打的越来越保守,俨然没有以前敢打敢冲。
李世民察觉自己想法与赵牧等相悖,表情稍稍有点惊诧,他也想速战速决,越早灭高句丽越好,起身走到台阶前,朗声:“也罢,再等一日,靖兄,继续写信劝降高宝藏,盖苏文。
赵牧集结军中的火炮,投石器,明日之后,高宝藏,盖苏文依然不识时务,朕指挥三军攻城。”
“喏。”
李靖,赵牧领命。
早该这样了。
与冥顽不灵的盖苏文,高宝藏没有什么好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