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躬身行礼,目送李世民离去。
这时,房玄龄快步走上来,神色凝重的说:“贤侄,两地事务繁琐,你得花费点心思。”
不管改土归流,或闯关东屯兵屯田,皆非一朝一夕之事。
即使一年半载内顺利推行,但不能保证长久的安稳,依然很容易前功尽弃,功亏一篑。
“是啊,皇上执意安排你去处理,希望确保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两地处于稳固状态,朝廷好全心全意经营西北军务。”长孙无忌说。
“呵呵...”
赵牧鄙夷的轻笑。
朝堂希望两地稳固,就非得把重担交给他吗?
碍于百官在旁,赵牧直接道出内心想法,自信满满的说:“诸位伯父放心,既然小侄全权处理,争取保证江山社稷稳固。”
寒暄走出宫殿,赵牧送走杜如晦,房玄龄,长孙无忌等,快步追上马周,岑文本,下令说:“传达本官命令,中书省官吏统统前来官署,本官有要事宣布。”
“喏。”
马周,岑文本纷纷颔首。
目睹朝廷的情况,皇上任命赵牧负责南北两地事务,一来对赵牧寄予厚望,二来也把赵牧当做救火将军,赵牧肯定要选拔能臣干吏大干一场。
不过,他们也担心赵牧能否妥善处理。
日上三竿。
赵牧抵达官署时,中书省下设的两名中书侍郎,六名中书舍人齐齐出现于堂内。
走进堂内时,百官作揖行礼。
赵牧坐于主位,开门见山直言说:“今日朝廷之事,诸位同僚该注意到了,陛下执意安排本官处理南北两地事务。咱们同朝为官多年,同在中书省做事。
诸位该清楚本官的性格,要么不做,既然做,肯定要做到最好。”
马周,岑文本,高季辅,杜正伦,柳奭,崔敦礼等神情严肃,平常赵牧对中书省官吏非常和蔼,逢年过节常有赠予礼物,但赵牧严肃起来时,决不允许事情出差错的。
此时,赵牧有言在先,必是决定妥善处理两地事务。
赵牧端起茶杯轻吮,润了润嗓子,滔滔不绝说:“目前,东北之地已经归朝廷控制,即使有小股叛乱势力,依然不足为虑。反观南方,部落实力分布四方,与朝廷若即若离,尚未完全处于朝廷控制之中。
既然皇上派遣褒国公,郧国公率军南下征战,南疆推行改土归流不急于一时。本官计划趁机快速处理东北事务,是故急需各类人才,诸位直言举荐,但凡是人才,悉数录用。”
他计划快速向东北迁徙百姓,快速形成流官制度,把东北变成朝廷的粮仓。但东北地广人稀,琐事繁多,必须派遣实干能力极强的官吏前去处理。
他熟悉军务,麾下猛将如林,却不熟悉文官,何况以萧瑀为首的江南士族,山东士族常常与他针锋相对,他在文官内没有丝毫根基,恐难抽调官吏。
唯有破格提拔,或选拔新人。
马周,岑文本,高季辅等皆知赵牧动真格了。
不过,几名中书舍人,中书侍郎面色凝重,即使皇上允许赵牧随意选拔官吏,但赵牧实际操作时,依然容易引起皇上误会,很容易形成拉帮结派的迹象。
再有别有用心者挑拨离间,很容易让赵牧沦为众矢之的。
他们和赵牧同朝为官多年,最清楚赵牧有股势力针对赵牧,正愁没法抓住赵牧的把柄呢。
临时选官,恰好给对方创造机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