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牧兴致高涨,搀扶起论钦陵,叮咛说:“明日陛下在皇宫设宴,款待赞普和你们父子,酒宴后,前去神武军营报到,苏定方,薛仁贵等自会把你安排妥当。”
“喏。”
论钦陵点头。
一切妥当,李道宗满意的捋着胡须,高声说:“你们继续聊,老夫与岐王该进宫向皇上复命。”
“恭送王爷。”
禄东赞,论钦陵,赞普起身齐声说。
二人来的突然,去的匆忙。
庭院内恢复安静,赞普,禄东赞,论钦陵神情尴尬,窘迫。
少顷,赞普率先打破平静,唉的叹口气,心有不甘说:“早年听闻大唐人才济济,果然百闻不如一见啊。这赵牧狡猾,狡诈,李道宗老成持重,难怪能轻松灭掉四方邦国呢。”
“王上,末将。”
论钦陵依然为降唐耿耿于怀,神色惭愧的望向赞普。突然,他想起赵牧说三年前已筹划灭吐蕃,目光飞速集中到禄东赞身上,急声询问:“父亲,赵牧适才所言几分真,几分假,莫非赵牧,李绩,李道宗,李世民等已经谋划夺取萨珊了?”
“大唐是否谋取萨珊,为父尚不清楚,若非赵牧透露,丝毫不晓得李世民的野心。不过,大唐军事核心人物无非李世民,赵牧,李绩,李道宗等,李绩,李道宗二人,为父接触甚少,不清楚二人作战风格。
这赵牧,指挥三军作战,常有各种剑走偏锋,兵行险招,打的对方措手不及,然而,赵牧却非鲁莽之举,更非意气用事。每逢战事,赵牧常常写下长篇大作论述,考虑天时地利人和,对阵双方兵力比对,士气高地,两国百姓态度等等。
出现在战场时,他已是知己知彼,指挥三军更游刃有余,所以,赵牧的话不可小觑,赵牧本人更不得轻视。”
说罢,禄东赞把神武纪要递给论钦陵,朗声说:“此为赵牧撰写的兵书,首条建议即为不打无准备之仗,战场作战以歼灭敌人主力为目标,集中优势兵力,逐个强势歼灭。
有时间读读这本书,你肯定能更容易明白苏定方,薛仁贵,曹继叔,席君买的兵力部署,再联合战场情况分析,既令你悔之晚矣,又令你受益匪浅。”
“喏。”
论钦陵接过兵书,心情不悦的坐于旁边翻阅。
这时,禄东赞走到赞普身旁劝说:“王上,你暂且屈居于长安,时机成熟微臣向李世民建议,争取劝说他放王上回吐蕃。”
“不必了。”
赞普摇头拒绝,放虎归山留后患,这等简单的道理李世民焉能不懂,即使李世民忽视,大唐文臣武将也绝非白痴。留他性命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又岂能让他回吐蕃呢。
端起茶杯轻吮,淡淡的说:“我观李世民心胸广阔,既然我等降唐,但凡恪尽职守,他必不伤及我等性命。”
“只是委屈王上了。”禄东赞惭愧的说。
“成王败寇,技不如人,何来委屈之说。”赞普内心苦涩,却依然表现的风轻云淡,维持着帝王的气势。
今日是他沦为俘虏,李世民厚待他,若李世民,赵牧沦为吐蕃俘虏,他未必有李世民的胸襟,肯定绝不养虎为患,杀之而后快。
闻之,禄东赞沉默寡言,安静的坐于旁边。
降唐。
即使坏了名声,但结束长达一年之久的囚禁生活。
相较于吐蕃,大唐朝廷为他们父子提供更广阔的天地,或许能够一展所学,实现以前不敢设想的雄图壮志。同时,他迫不及待想了解大唐军务,搞清楚吐蕃,大唐之间的军力差距。
查清楚吐蕃灭亡,是否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