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深耕西域多年,对于西突厥禄东赞了如指掌,对于萨珊也有所耳闻。
大唐于西域设安西都护府,统管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怎奈四镇远离长安,除军事之外,两地缺乏密切的交流,朝廷内仅个别官吏清楚西域的状况。
多半官吏听风即是雨,人云亦云,全是半吊子。
因为不了解,所以忧心忡忡,阻碍朝廷派军西征。
他对于唐军作战信心十足,不但坚信唐军征战大捷,而且相信唐军所向披靡。
对于他而言,最遗憾的事儿莫过于战场同赵牧斗智斗勇,拼死搏杀。再者没能把唐军逐出西域,和西突厥争锋,令他抱憾终身。
若非苏定方挥师灭吐蕃,他坚信吐蕃不光染指西域,兴许和大食西域相遇,双方争个高低。
李世民听禄东赞讲的头头是道,内心格外欢喜,禄东赞,论钦陵是朝廷内除赵牧以外,对萨珊最了解官吏之一。
赵牧力挺西征,禄东赞支持西征。
两者言语驳斥朝廷许多官吏,或许改变百官对萨珊的态度。
此时如他所料,殿内挺多官吏的确改变对萨珊,对西征的态度。
单凭赵牧一家之言,百官怀疑赵牧好战,特意挑选好听的来讲,夸大唐军优势,有意贬低萨珊。禄东赞呢,来自吐蕃,熟悉西域,熟悉萨珊,作为来自异族之臣,地位不稳,毫无背景,恐不敢公然撒谎。
赵牧非善类,决不允许禄东赞欺上瞒下。
今赵牧,禄东赞的话前后呼应,表明赵牧单纯考虑扩疆,萨珊的确朝不保夕。
或许,该尝试一战。
李世民捋着胡须,高声催促:“爱卿,继续说。”
“陛下,萨珊接连对外作战失利,王朝富裕地方惨遭破坏,萨珊皇帝威望骤降,皇子发动政变夺取皇位。可惜新皇登基不到一年逝世,引发萨珊内战。此后的五年,萨珊王朝历任五位皇帝。
萨珊持续衰弱,皇权易主,帝国权力转移到将领,权臣手中。
约贞观六年,萨珊迎来幼帝。
同时,渐渐崛起大食人出现于萨珊南部边境,萨珊长年受到战争虚耗,经济衰退、税项沉重、使得地方势力日渐增强,皇帝频繁更替让萨珊持续衰弱,进而持续战败。
贞观十年,大食围攻萨珊王都,当年萨珊王都沦陷。
萨珊皇帝不得已携带钱粮东逃,苟延残喘,苟且偷生。
萨珊名存实亡,不足为虑,尚书令所说的大食更可能是唐军西征的劲敌。不过,萨珊,大食常常仅几万人作战,譬如贞观十一年,大食派一万多人击败萨珊两万守军,即攻占萨珊北部。
规模远不及大唐北伐突厥,东征高句丽作战,西征吐蕃。微臣以为值得出兵。”禄东赞滔滔不绝,恰好证实赵牧所言。
禄东赞对赵牧耿耿于怀,却惊讶于赵牧非凡的见识。
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大概正是赵牧,禄东赞这类,互相针对,也惺惺相惜。
闻之,李世民没有急于表态,视线转向百官:“尚书令,兵部侍郎各抒己见,阐述萨珊的状况,诸卿有何想法,不妨畅所欲言。”
一个衰落的王朝,一个崛起的帝国,域外快速进行着权力交替。
支持西征的官吏,越发支持朝廷西征,不支持征战的官吏内心蠢蠢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