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牧执掌兵权,深的陛下信赖。然而,对于储君之争赵牧选择作壁上观,隔岸观火。
此次西征,若赵牧领兵建功,领军凯旋,地位,权势更重。若支持任何皇族争夺储君,皆能顺利把对方扶持上皇位,即使赵牧继续静观其变,将来太子继承皇位,赵牧手握重兵也危及太子皇位。
思来想去,长孙无忌觉得唯有把赵牧的分封到域外,令赵牧域外争雄,这么一来赵牧手握重兵依然不能危及太子。
李承乾滔滔不绝陈述结束,面容纠结,犹豫,为难的说:“舅舅,陈国公,父皇内心信赖赵牧,即使提到鼎力支持赵牧,不过,以我对父皇了解,恐怕是敷衍之语。
计划把赵牧分封到域外,恐怕非容易之事。”
侯君集轻轻点头,内心惆怅的说:“是啊,陛下的决定超出我等预料。”
他们讨论结束,做了两手准备。
其一,把赵牧分封到域外,其二,争取侯君集领兵征战,将来建功立业凯旋,东宫肯定实力大增。
怎奈皇上私下称希望赵牧,李道宗领兵征战,不光把李绩排斥在外,也把自己排斥在外。
今听李承乾所言,皇上好像没有分封赵牧的念头,等于两个计划皆胎死腹中。
一时,李承乾,侯君集目光齐刷刷转向长孙无忌,接下来该怎么做,也许长孙无忌有好办法。
长孙无忌捋着胡须,神情严肃的说:“陛下何意,老夫能猜出几分。”
“舅父,父皇何意。”李承乾急声询问,侯君集也面色焦急。
长孙无忌掷地有声的说:“赵牧善战,执掌精兵,关键赵牧对皇上忠心。近来储君之争愈演愈烈,对外征战越来越多,纵观军中,除陛下外,唯独赵牧能震慑各军。
陛下渐渐年长,需要朝廷稳定,大唐稳定,这个人自然非赵牧莫属。
再者,贞观以来,赵牧陆续救治李谨行,杜如晦,皇后,柴绍,不管说医术精湛吧,却常常能妙手回春,陛下焉能不希望把赵牧留在长安。”
“这...”
李承乾,侯君集结巴。
长孙无忌所言不无道理,生死之际,谁不希望遇到起死回生之人呢。
不过,赵牧久居长安,肯定成为绊脚石。
李承乾忧心忡忡的盯向长孙无忌,急问:“舅父,难道没有办法了吗?”
吴王李恪镇守辽东,但凡同赵牧合流,必成为他继承皇位的劲敌。
关键,关键赵牧公然表示越王李贞,晋王李治乃可造之材,假以时日能委以重任。特别是晋王李治,和他一母同胞啊。若像赵牧说的非等闲之辈,他不光该警惕吴王李恪,魏王李泰,更该警惕越王李贞和晋王李治啊。
赵牧作为向他传道授业解惑的先生,不光没有给他解除烦恼,还带来额外的麻烦。
他们离心离德,乃至针锋相对,仅是时间问题啊。
长孙无忌面色轻笑,处变不惊的说:“殿下无需担忧,既然陛下钟意于赵牧,江夏王领军西征,二人率军离去,朝廷必然出现大量空缺,不论掌管东北之地,或经营陇右之地,皆需大量贤臣良将。
殿下完全可以趁着赵牧,李道宗征战时,拉拢百官,笼络人才,最好能拉拢神武军,狼骑,卫兵内的将领,殿下能执掌些许兵马,即使赵牧,李道宗率军凯旋,其他皇子依然难以撼动太子东宫之位。
当前,太子所要做的是少犯错误,依照陛下喜好亲近诸王,孝敬陛下,皇后,殿下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必能赢得陛下的好感,诸王犯错或惹事则降低在陛下内心的好感。
此消彼长,殿下太子之位肯定越来越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