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等大辱,非灭突厥方能消除恨意。
今亲眼目睹草原罕有千人以上部落,水草茂盛之地更成为朝廷的养马场,安心之余,李世民内心依然有诸多想法。
不等和百官讨论自己的想法,却是突然遇到对方热情款待,特别是发自内心真的把他当做天可汗,视作草原各部落的首领。
纵然李世民非喜欢别人阿谀奉承,更非喜欢别人对自己溜须拍马,但突然受到草原百姓尊敬,他整个人心情非常愉悦。
毕竟,草原各部落远离中原,远离长安,缺少王化,甚至某些人的祖辈,父辈曾经南下掠夺,或是中原王朝的死敌,今依然尊称他为天可汗,一来或许是忌惮唐军的武力,担心唐军出没再度犁庭扫穴,草原各部落永无宁日。
不过,唐军一路西进始终没有半点杀伐,也没有半点强取豪夺,这种担心纯属多余。所以,便是第二种可能,草原部落陆续心悦诚服臣服于大唐,忠心效命于自己。
为验证自己内心猜想,李世民特意让李君羡带领部分玄甲兵去打探,尤其是询问关于学习大唐的文化的情况,须知当初赵牧力排众议,强势建议在草原各部落内推行大唐文化,争取使得草原各部落人心归唐。
已过数年之久,进展在缓慢,是否有效果,很快见分晓。
旁边,赵牧,萧瑀,褚遂良,杜如晦,长孙无忌,李靖,李孝恭,张亮的将领也是翘首企盼。
若富有成效,自当继续推行。
若毫无成效,势必该重压之下强势推行,甚至于驻扎军队,或向各部落内派遣王师教化。
约莫半晌,李君羡连同玄甲兵陆续归来,汇总各处的消息,全部呈交给李世民。
李世民阅览消息,综合沿途所见所闻,很快得出结论,王化进展比预想的慢,但是也有效果。
不过,效果主要集中于孩童和青年身上,这些人经过学习王化,连同南面来的商人带来的只言片语消息,对长安,对中原充满相望和憧憬,特别是自己内心早早勾勒出繁花似锦的中原。
许多人少年,青年,内心早已萌生南下前往长安学习,游历的梦想。
然而,各部落中老年人依然处于抗拒和冷漠,长安或中原在他们的脑海中仅是个地方或者是个概念。
另外,少量经过和唐军作战,或亲眼目睹唐军杀进草原,拔出各处部落的人,以至于曾经和唐军发生正面冲突的人,依然仇视,敌对。
可惜突厥已灭,回纥西迁,奚族,契丹驱逐到域外,这小部分人面对动辄数万,十万的唐骑,再瞧瞧自己急速衰落的部落,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面对精兵悍将保护的天可汗,不光要隐忍不发,还要陪着笑脸,以免李世民龙颜不悦,唐骑犁庭扫穴,顷刻间把部落夷为平地,部落所有人死于非命。
李世民草草阅读各处汇聚的消息,不由得微微一笑,把书信递给赵牧,李靖等人。
苟且的百姓而已,焉能掀起风浪。
因担心寥寥数人造次,而诛杀各处部落非他性格。
再者说,他完全能够理解。
渭水之盟。
他视作此生最大耻辱,卧薪尝胆三载,一举灭掉耀武扬威的颉利。
今大唐灭掉草原各部,堪称仇敌,死敌,亲身经历的人,焉能没有些想法和仇恨。
所以,他没有再去追究,只要大唐继续保持稳定,继续长治久安,一两代人后,对方的心思和想法肯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草原的情况朝着对大唐有利的地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