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铃木次郎让东洋士兵对桢平进行第二波进攻之前,鸾宓再次召开会议,她指着地图上的一点,“根据我们得到的消息,东洋军打算将这里作为突破口。这一次,我们不仅要消灭外敌,还要保存实力。”
东南军不管是体能,战斗力还是装备,都是华夏唯一能够直接对上东洋军的军队。可是,鸾宓不打算让他们直接拿命去拼,而是要战术取胜。
很快,东洋士兵对桢平发起了第二波进攻。
东南军以伏击、诱击、侧击、尾击等方式,分段消耗敌军的兵力与士气,最后把敌人引到决战地区,再狠狠围歼。
铃木次郎得知攻进桢平的东洋士兵再一次全军覆没,气得将桌子上的茶具都砸碎在地。
他本来就不同意军部的决定,那个孟鸾宓邪门得很。
作为一个华夏女人,不仅没有在家相夫教子,竟然考上了西点军校,还越过优秀的父兄,掌握二十多万东南军。
当初东洋情报员将这个消息传上去的时候,他们都认为孟鸾宓可能本身确实有一些本事,但更多的还是因为孟大帅对她的支持。
虽然种种迹象证明孟鸾宓不是一个简单的女人,可出于骨子里对女人的轻视,他们并没有将孟鸾宓和东南军放在眼里。
直到孟鸾宓带兵攻入季北,杀了山本耀司。东南军又在洪洲湾正面和东洋士兵对上,铃木次郎等人才意识到,孟鸾宓可能不只是有一些本事。东南军也不是他们想象中那样好对付。
东洋帝国苦心培养出来的优秀军人,明明在别的地方屡战屡胜,可每次只要一遇到东南军就会落败。
这是铃木次郎第一次跟东南军交手,根据以往的情报,他知道想要攻入东南不容易,需要花费的时间也长。
可完全没想到,现在一个城市都没攻下来,两拨人马就已经没了。
更气人的是,原本以为可以轻松攻下来的康城,竟然也久攻不下,伤亡无数。
想到军部前段时间下达的命令,铃木次郎感到一阵头疼。
*
东洋大本营得知铃木次郎在桢平和康城两边的战况后,也是大发雷霆。
由于频繁征兵,东洋本土15岁到60岁之间的男性越来越少,普通民众的生活状况也极其困难,国内厌战情绪强烈。
东洋天皇和首相不仅感受到了来自国际的威胁,还有东洋境内的各种压力。
本来按照他们的计划,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小的损失在华夏打通一条纵贯华夏大陆到天竺的陆上交通线。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通过这条路,为被困在南洋群岛上几十万东洋军送去补给,还可以摧毁华夏中部和南部的机场,解除华夏及其盟军空军造成的威胁。
可谁知,铃木次郎两次对桢平发动的进攻都以惨败告终。
东洋帝国优秀的空军,和二十万精兵,竟然都牺牲在华夏东南军的手上。
而且,不仅桢平战场失利,就连军力薄弱的康城,铃木次郎竟然都没能攻下来。
如果说孟鸾宓手下有二十万大军可以调动,武器装备也很先进,桢平攻不进去也还情有可原。
可康城只有不到三万的守军,其中一半还是新兵的情况下,铃木次郎派出的先锋部队竟然还久攻不下。
在多次大骂铃木次郎没用之后,东洋大本营再次改变策略,要求铃木次郎放弃桢平,全力攻下康城。
康城不管从面积大小还是战略地位都远比建云重要,东洋对康城势在必得。
为了能够顺利拿下康城,军部不仅给铃木次郎增兵,东洋天皇还给他下了诏书,如果铃木次郎不能攻下康城,必须就地自裁。
*
康城
“……报告军长,本营官长无阵亡,军事阵亡八,负伤十七,列兵阵亡十六,负伤十八,连同配属部队合计起来,阵亡不逾百,负伤不到两百,跟东洋人比起来,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他们的伤亡,跟我们比应该有十比一。”
炮兵营孙营长兴高采烈地向魏军长报告情况,边说还边指挥着士兵将那一挑一挑的战利品抬进了军指挥部——轻重机枪,步枪,手榴弹,军刀,望远镜,什么都有,量还真不少。
军指挥部一下子沸腾起来,年轻的战士们一下子沉不住气了,都欢呼着围了上去,争相去抬一抬这把机枪,挥舞一下那把军刀,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事实证明,魏军长等人利用康城地形,将它变成一座军事堡垒的做法非常明智。
东洋人确实如他们所想,选择从南面进攻,可那些山丘朝南的一面已经被削平,制成了悬崖,足有七八米高。
开始攻城的时候,不仅东洋士兵也无法攀爬七八米高的悬崖,坦克也无法经过。只要东洋士兵接近悬崖,来自不同方位的机枪火力就会将他们击倒。
为了节省弹药,开战前,魏军长下了命令,“看不清目标不打,瞄不准不打,打不死不打。”
所以,一旦被打中的,都是致命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