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城战役,华夏大获全胜。
康城守住了,东洋第六军和前来增援的第100师团全部被歼灭。
这个消息通过电波,报纸等方式迅速传遍了全国各地和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所有人都震惊了。
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康城守军能够死守阵地,直到等来援军。直到东洋第六军全体被歼灭,康城守军竟还有七千余人。
此等战绩,前所未有,实在是令人震撼。
驻宜城各国使馆以及媒体,还专门派出代表,组成一个视察团,和华夏本地媒体一起来到康城。
一名外国记者进入到康城内,见到一只喜鹊站在一间被摧毁的货仓的焦梁上,望着已经被毁了大半的康城。
城东门一根新的竹竿上面,华夏旗帜迎风飘扬,仿佛在诉说着这一场战役的胜利。两个荷枪的华夏士兵很神气地站上了新岗位。
他心思一动,拍下了这幅画面。很快,这张照片就被印在了报纸上,传到了不同的人手里。
*
从康城逃难到各地的人们相拥痛哭:“我们可以回家了!我们又有家了!”
得知这个消息,全国各地同胞都在欢呼。
这一次胜利,极大的鼓舞了华夏人民的抗战信心。在这种极其艰苦困难的时候,希望对于华夏人民来说显得格外重要。
东洋全面入侵华夏以来,华夏输了太多次,被打怕了。但是这一次战役,却让全国将士对抗战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过去大家都有这样的一种心理,一旦东洋军的箭头指向哪里,哪里就会倒霉。
好像是每次只要东洋军全力出攻,谁都挡不住。
但是这一次康城守军告诉所有人,只要有卓越的指挥能力,有必死的决心,哪怕遇到强敌也能够坚守城池。
卓越的战绩,骄人的辉煌,正是很多军人梦寐以求的。可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赞誉,和中央政府的嘉奖,魏军长心中却无比酸楚。
一寸山河一寸血,这康城,是用战士们的鲜血和性命守住的。这份荣誉和嘉奖,不该独属他一人。
在简单而庄重的追悼阵亡将士的仪式上,魏军长那低沉却满含深情的悼词,致哀时朝天齐射的枪声,充分营造出一种肃穆悲壮的气氛,让人们为之震撼和感动。
*
康城一战对于华夏的军队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对于东洋军队来说,却是沉重的打击。
这次战役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东洋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第六军,第100师团这种东洋军王牌都被歼灭了,让许多身处异乡的东洋官兵倍感困苦。
东洋军经此一战的打击之后,士气低落,大部分士兵“必胜”的信念发生了动摇,精神萎靡不振,厌战情绪日益增加。
高桥原和一众幕僚也担忧地发现,军中已经出现厌战的现象。而且,这种厌战情绪在日益高涨。这种现象在补充进队的新兵中尤为明显。
在一般情况下,没有飞机,大炮的掩护,新兵的冲杀就不如老兵那样亡命,甚至还出现了逃跑的情况。
接下来的每场战役中,总有东洋督战部队抓到逃兵。在他们身上搜到的日记和家书中,就有“久戍异国,恐不生还”等字句。
甚至在东洋军队在遇强敌而无奈撤退时,还出现了士兵三五成群抱在一起痛哭的现象。
东洋在华夏战场上一败再败,高桥原和幕僚每天都在绞尽脑汁想着该如何力挽狂澜。
面对华夏抗战军队的顽强抵抗以及盟军的持续反攻,东洋军方陷入了困境。
在东方战区,东洋人依旧怀着顽强的战斗意志,不打算轻易认输。他们决定全力以赴,为了最后一搏而奋力战斗。
身在华夏的高原桥,手握着百万东洋军,准备随时听候调令,进行最后的反扑。
可是很快,华夏派遣军司令部就收到了来自东洋大本营“天皇陛下将亲自广播,应谨拜闻”的通知。
同日,高桥原收到了东洋大本营发来的陆军第90号密电,“停止作战,准备投降。”
他握着电报纸的手微微颤抖着,难以置信地看着电报上的字眼,久久无法接受这个现实。
作为东洋高层指挥官,高原桥曾信心满满地认为东洋军还能够继续战斗,即使面对压倒性的敌人,他也相信自己手中的百万军队能够扭转战局。
但现在,一纸电报彻底颠覆了他的信念。高桥原深感绝望,他意识到再无法扭转战局。
不管心中如何不甘,高桥原还是带领总司令部全体官兵齐集广场上,面向东洋皇宫的方向,列队收听天皇的《终战诏书》。
收听完天皇关于东洋投降的宣言,高桥原向全体人员作了“谨遵诏命”的训示。
*
宜城
云起正在开军事会议,“指示敌寇投降时之各种措施,与预备事项”。
忽然听到外面盟军总部传来的欢呼声、爆竹声,他让警卫人员打听,才得知东洋向盟国投降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