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孟宅离开后,陆蝶儿回到了自己的房子里。
轻轻将木匣子打开,里面竟然是一支18K金派克钢笔。
陆蝶儿以前就很喜欢钢笔,尤其是派克钢笔,每次和同学经过柜台都会特意去看一看。
彼时的陆蝶儿虽然喜欢派克钢笔,却因它价格昂贵而无力承担。
后来终于有钱可以买了,却又进了基地。
细想起来,这竟是她四十多年人生当中的第一支派克钢笔。
陆蝶儿放下手中的钢笔,清了清嗓子,“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走出来我保国臣。头戴金冠压双鬓,当年的铁甲又披上了身……”
“老太君为国把忠君尽,她命我挂帅平反臣,一不为官二不为宦,为的是那大宋江山和黎民,此一番到在两军阵,我不杀安王贼我不回家门啊……”
她以为,多年没练,那些戏曲,那些唱词定是忘了个一干二净。
可当年在京城和孟鸾宓初次见面的场景却历历在目,恍如昨日。
连带着那日唱的《穆桂英挂帅》,也能够轻易被忆起。
只是,再也没有人笑眯眯地对她说,“陆蝶儿,刚才你唱得很好。”
*
后记
【在写年代文位面的时候,我就想过要写一个民国位面。但是这个位面要怎么写,我想了很久。可以是军阀和名门闺秀的故事,又或者是知识分子和商人的故事。
一开始,这个位面的设定不是现在这样。
我想写一个民国女少帅和归国教授在那种救亡图存的大时代背景下相知相许的故事。
但是写着写着,就变了味。
林徽因在《哭三弟恒》里说,“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
参加淞沪会战时,郭汝瑰觉得自己会战死沙场,他留下绝笔信,“如阵地失守,我就死在疆场,身膏野革。他日抗战胜利,你作为抗日名将,乘船过吴淞口时,如有波涛如山,那就是我来见你了。”
每多了解一分那段历史,就会多一份震撼,也能够更深刻地感觉到那个时代每个阶层的无奈和辛酸。
所以,我放弃了常规快穿民国位面的写法,选择从多角度分析,书写当年那段历史。
也不去想什么大女主,什么一力降十会之类的理想型观点。
不想写那种女主凭借一己之力造出了威慑性武器,或者男主自己带着军队镇压了所有来犯敌寇。
不想写一个人力挽狂澜的英雄故事,如果写得那么轻巧,就对不起当年那些舍身救亡图存的烈士们。
这个位面可能是大家不喜欢的一种写法,但我觉得更加真实。
那个年代,绝大部分国人,三教九流,国外侨胞,盟军,外国友人都在想办法拯救这个国家。
我写得很杂,军阀,正规军,明星,戏子,和尚,知识分子,海外侨胞,外国人……
就像位面里面写的,也许在外人看来,那些人尽的只是微薄之力。可在他们自己看来,已经是拼尽全力。
在真正的历史中,那时随便一个贩夫走卒,甚至一个街上的卖报童,都有可能为抗战出了力,只是没有多少人知道罢了。
这个位面,是为了致敬历史,致敬那些真正的英雄们,尤其是无名英雄。
非常感谢一直鼓励我的小可爱们,
如果不喜欢,请直接跳过,勿喷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