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狄仁杰走了过来,他给宋真泡了杯茶,然后坐在旁边。
“守正,这些案宗我有看过,其中涉及最广的,无非是职制问题。”
所谓的职制,是《唐律疏议》里,专门针对官吏的一大项。
宋真点点头:“没错,我看了看,大概有两万宗案子,是百姓状告当地官吏为官不清明的。”
他叹了口气,没想到在唐朝居然会存在这么多阳奉阴违,假公济私的狗官。
而这类案子,通常都会被雪藏。
为什么?官官相护呗。
在唐朝,很多地方官吏都与京都大官有联系的,如果你身家清白,是不可能坐上那个位置的。
说得好听点,是人情社会。
说得不好听,那便是士族几乎垄断了地方财政。
士族安排自己人到各地任职,而受惠的官吏,又会经济反哺给士族。
这是一条产业链,几乎人人都知道,可是为什么没有治理呢?
在唐朝,没点关系真的很难升官。
圣人尚且依靠士族管理天下,所以会选择睁只眼闭只眼。
这就是大唐日后毁灭的祸根之一,当平民举头无路,晋升无望,被迫永远低人一等的时候,他们会选择怎么做呢?
这个时候的科举还没有施行糊名制,更加让那群人明目张胆的动手动脚。
宋真曾经提议过,科举应该遮挡姓名,以求公平公正。
然而李治却犹豫了,第二天他回复,做不到。
皇帝都不管这事,仅凭宋真一人的手段,就能够根除?
别异想天开了。
宋真发现,武媚娘倒是听得很认真,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科举,也许只有等到她做皇帝的时候,才会迎来真正的公平吧?
至于李治为什么会拒绝了宋真的提议,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有一说一,武则天在位期间,有部分政策还是值得延续下去的,只是被唐玄宗废除了。
其中影响最大的便是科举对世家门阀的管控,以及短期任相制度。
虽然武则天一两年就换个宰相,被后代史官不齿,事实上,这是一个高明的政策,可以避免宰相集权。
在李治和武则天期间,绝对不可能出现李林甫这样的人。
本来在李治武则天期间,世家门阀被打压得抬不起头来,然后又被唐玄宗亲手扶持起来,最终将唐朝送往深渊。
......
宋真抿了一口茶后叹息,难道他要在大唐朝廷中进行一场扫黑行动?
他可不蠢,这么做的话,无疑是触及了盘根交错的世家门阀利益。
此处的世家门阀,不仅是五姓七望,还有其他或大或小的士族。
宋真可以跟五姓七望为敌,因为他得到了不是他们利益集团的士族大力支持。
如今,他好不容易被扶持上去,结果你跟我说,转身要给我递刀子?
你猜他们会不会一刀剁了宋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啊
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宋真不想去做。
因为他本身就是世家门阀,怎么可能会自毁根基呢?
狄仁杰也不会去做,他跟宋真一样,都是既得利益者。
不过......
宋真眯起了双眼,好像这是一把双刃剑啊。
并不是所有世家门阀都与他为友,他可以利用这些案子,专门去整治那些敌对的门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