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恭喜,雷国公。”
“还请雷国公此后多多关照才是。”
“祝雷国公日后飞黄腾达。”
下朝后,文武百官纷纷对宋真表示祝福之情。
宋真这一次没有拒绝任命,再拒绝皇帝的好意,就太不识抬举了。
......
门下省是唐朝最高政府机构之一,是三省六部之中的三省之一,与尚书省、中书省并列。
宋真被安排到这个职位,基本定了他日后将是东台左相的地位。
在龙朔元年(661年,书中被神威元年代替),侍中、中书令和尚书令的职位已经被改名狂魔李治改了,分别对应的是东台左相、西台右相和中台匡政。
到了武则天时期,又把东台左相改成“同凤阁鸾台平三品”或“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看似两个职务名字相差无几,实际上只有“平章事”才是执权者。
目前,暂时没有设置中台匡政的人选,也就是说,宰相的名称是东台左相和西台右相。
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这三大最高政府行政机构的职责,稍有不同。
唐朝的门下省,可以说是权力最大,专门发布皇帝诏书以及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
大唐的圣旨开头都是“门下”,足以看出这个机构的重要性。
中书省负责商议讨论,门下省负责拍板发布,尚书省负责执行与监督。
因为国事不多,所以唐高宗中期,只有左相和右相,很少中相。
古代尚左,以左为尊,所以在大部分朝代里,左相的地位与权力就是要比右相要高!
第二天,宋真换了套官服,来到门下省上班。
三省的官服虽然颜色一致,但是上面的雕花可是比六部高级得多。
迎面走来窦德玄,两人十分有礼貌的叉手行礼。
“东台左相,请多多关照。”
“哈哈,守正你过谦了,日后可是你关照我啊。”
“彼此彼此。”
门下省的工作不止是被动发布政令诏书,你还要找出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禀告皇帝。
今天是宋真的首次上任日子,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李治召集他们去政事堂。
宰相议事的政事堂初设于门下省,后移至中书省,所以我才会说中书省负责开会。
“宋真,你小子,可真让朕好盼望啊。”
“陛下你别说了,我的摸鱼时光被你搞没了。”
“哈哈哈,朕都那么忙了,我不想看到你比我还要悠闲。”
令左右相吃惊的是,陛下与雷国公的相处方式,好像有点......
怎么说呢?不像臣子,更像好友之间的打趣。
见到左相窦德玄和右相刘祥道在场,李治收起笑容,重新恢复天子的威严,武媚娘就坐在他的身边。
这个时期的武媚娘,早已摄政两年,大家见怪不怪了,虽然略带不满,但是不敢多言。
会议由武媚娘主持,她先是小小的恭喜宋真加入,然后直接开门见山提问。
“宋真,我记得你曾经提议过灭佛,有这回事吗?”
“天后殿下,我纠正一下你的用词,我提议的是治佛,不是灭佛。”
武媚娘微眯起眼睛:“哦?你为何会这么想呢?”
宋真站起来回答:“很简单,因为现在佛教徒已有太久未管制。”
“灭佛,不对,应该是治佛。治佛可对朝廷有大利。”
李治一听有好处捞,他顿时有了兴趣,赶紧问道:“细说大利。”
“由于遁入空门,便可以逃避租庸调,根据我安排六道盟前往三百六十州调查,得知如今佛寺,全国已有八万多座,佛僧九十一万。(此数据虚构)”
“这只是登记在案的佛僧数量,实际上有多少呢?未知。”
“平均一座佛寺,就拥有万众佛僧,不知各位如何看?”
此话一出,李治和左右相同时愣住,好家伙,这也太离谱了吧?
“如果,这九十一万僧人,腾出一半,对于我唐的农耕作业和经济发展,该有多大提高呢?税赋又会增加多少?”
李治陷入了沉思,有些事情确实不了解不知道,佛教徒做得也太过分了吧?
武媚娘无从反驳,她却发现了其中漏洞。
“请问,六道盟又是什么机构?”
宋真心中好笑,他早就预判她会拿这个问事。
他望向李治,淡淡道:“六道盟这个组织,陛下知道的,每次出任务,都会请示陛下。”
武媚娘心中一沉,想不到自己同床共枕的丈夫居然还瞒着自己?在外面养了这么多人?
她已经摄政两年,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什么六道盟。
李治点点头,表示他同意宋真的话。
说实话,他自己也不太记得,什么时候批准六道盟去调查佛寺的事情了。
因为宋真每次提交任务清单,都会写一大堆,李治看多了头疼就随手签字。
“宋真,这些数据,准确吗?”
“数据是六道盟奉旨去调查的,各地刺史积极配合,自然不假。”
“......”人家都这么说了,武媚娘不知如何反驳。
见气氛沉默下来,宋真主动开口。
“陛下,佛僧逃避租庸调之外,他们还在当地发放高利贷。扬州少女被杀一千多人的恶劣案件,归根到底就是贷款造成的。”
扬州这个案子,因为影响实在太大了,李治知道,武媚娘也知道。
武媚娘还以为,宋真会以这个案子开口提议灭佛,不对,是治佛。
没想到,这小子不按套路出牌。
“陛下,臣提议,朝廷在各州成立官营钱庄,从国库抽出一点钱物,向民间发放低息贷款。”
“百姓们的借钱欲望大,与其让佛僧赚利息,还不如让朝廷赚这笔钱。”
“钱生钱嘛,很合理。反正放着也是放着。借的人多了,自然钱来得快,主打一个薄利多销。”
窦德玄和刘祥道不约而同的瞪大双眼,特别是刘祥道,他曾经就任过度支郎中,他对这个天才般的提议,感到无比震惊。
李治也惊在原地,低息放贷这个提议真的是太超前了,但是能不能实施呢?
早在西周时期,便有了官方放贷的先例,在唐朝,其实也有,贷款物品,例如稻谷和绢布,也有高利贷,主要针对的是商贩,由于利息太高导致借的人不多,所以一直小打小闹,并且被唐太宗废除。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运用官方放贷,来减缓国家财政压力的政权。
而大力推行官方低息放贷的皇帝,是后面的唐玄宗李隆基。
也就是说,宋真提前了五十五年提出这个政策。
相对于旧时代,不得不说,真是一件十分大胆的新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