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徐州的文天祥攻克了徐州,在山东半岛登陆的宋军也无人扰袭,郑松领着船队向连云港而去。
身在临安的赵昰正在研究着如何制作硝铵。要搞硝铵肯定需要先弄硫酸铵,酸是一直在制作的,神火司有很多储备,可是氨就需要自己弄了。
合成氨是不用想了,那175公斤的压力就是目前不可能做到的。
碳化钙现在也合成不出,氰氨化钙也是不可能达成的事情。收集动物骨骼这种低端没效率的事情那是更不能去做的。
那就只能搞煤化工了,把氮转化为氨,走蒸氨浓缩工艺了。
赵昰一封诏令一出,接到命令的凌震和赵与珞开始组织人手在广州和海口建起了大型的炼焦工厂。把安南运来的煤矿绝大部分送去了炼焦,用于对于铁矿的熔炼。
原本在琼崖盛行一时的土法炼焦,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大量的陶制部件的订单自然是落入了丁拱辰的丈人家,一笔横财就此此到手。炼焦炉并不难造,只不过顶上需要增加一根管道用来收集和储存炼焦时产生的废气。
这些废气通过管道在水或硫酸中留下氨,成为百分之二左右的氨水。最后利用蒸汽反复浓缩,最终得到硫酸铵。
炼焦时还能产生焦油,焦油现在虽然还没什么用,可将来未必不能用作化工用途,比如提取苯酚。
煤气和其他副产品也可以适当利用,当然以现在的条件还是浪费的多数。
考虑到焦化厂占地太大污染严重,又需要大量水源,海口以及广州的焦化厂都被建在远离城市的区域。
以目前的社会生产力造出的炼焦厂其规模等同于近代土作坊,不过随着不断的建设,相信十几年后总能造出日产上百吨的工厂。
科技树从来都是不容易攀爬的,再没有平定外患,民众脱离赤贫之前,识字率也不可能得到提高。
哪怕赵昰继续着大宋原先的教育策略,把村学乡学全部恢复,那些农人也不可能把孩子送来天天念书,毕竟只要能走路的孩子多少都是个劳动力。
民族复兴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临安新一期的《内部参考》比朝廷的战报来得更快,萧县之战只字未提,徐州大捷却是被大书特书。
小报中对于战争的描写细致而又生动,但和真实的战斗几乎没有任何关联。
文天祥被描写成了一马当先领军杀入徐州的无敌猛将,一枪打落伯颜的头盔,令伯颜撇下部下仓皇逃窜。
被黑尔火箭炸塌敌楼而死的孛鲁欢,在小报中变成了纵马突袭却被王其昌手持劈阵斧,连人带马砍成了两段。
宋军全军压上只一轮火枪便毙敌五万,伯颜在数百亲卫的保护下,仓皇逃走。宋军大胜,缴获辎重无算。
买到第一手小报的人大多不信那么离谱的事情,可也不好公开质疑,一旦说错了话就要落人口实,背上些莫名其妙的罪责。
可等二手三手小报之后,这徐州之战已经被吹得没边了,由民众自发创造的各种桥段被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