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不比其他考试,不可能给你一天时间去想。
而且如果你应答的速度太慢,哪怕文章写得很好,那也终究是落了下风。在皇帝和殿中这些负责考试的官员眼中,才思敏捷肯定是沾不上边的。
赵昰出题后不过三五分钟,殿中已经有一大半人开始提笔书写了。
天下大治对于这时候的读书人来说算是终极抱负,这些天之骄子哪个不想成就一番丰功伟业,对于如何治理天下自然有一套自己想法。
文章不难,立意难,绝大部分人已经舍去了天下之治乱在于民的解释,而是从剩下的官员和帝王这两方面去做阐述。
当然也有人在殿试上过于紧张,居然把赵昰最讨厌的程朱学说给搬了出来。用程颐宣称的,天下之治乱,关键在宰相的论调来做论。
赵昰坐在那里一言不发,过了将近大半个时辰,开始有人陆续作答完毕。接下来繁琐的糊名,封卷,抄誊,校验和评比赵昰没有再看下去,只是悄悄地走出了殿外。
“关照他们一下,把单以民、吏、君以外立论的和三甲一并送来我看。”
“喏。”
赵昰转两个弯来到了平日议事的书房,王应麟、陆秀夫、张北庭、谢枋得等一干文臣都在其中,他们正等着预批的文章送来,看一看这届的锦绣文章。
眼见赵昰入内自然是照例起身行礼,陆秀夫叉手说道:“官家今日所出之题甚妙。”
“比之左相相差甚远。”赵昰似笑非笑地望着陆秀夫。
陆秀夫没有作答,只是微微一笑扯开话题:“官家以为天下之治乱在于谁人?”
“我亦不知,故出此题,还请陆相教我。”赵昰走到自己的座位一屁股坐了下来,摆摆手示意群臣落座。
陆秀夫“官家说笑了,官家心中早就有了答案。”
一旁的王应麟也笑了起来,“这题目我亦有一解,就是不知道今科的状元郎作何解。”
谢枋得摇了摇头:“这天下之治乱虽是千年以来之题,可终究无非这几种说辞,便有雷同也是正常,无非是看一看谁的文章更为秀美罢了。可单以锦绣论无非是花木瓜-空好看而已。”
“官家也许有解,不在这俗套之中。”张北庭的眼神有些耐人寻味,他为工部侍郎时经常和赵昰在一起,从赵昰的言行中多少猜出了一些不同的地方。
赵昰摇了摇头:“不如这样,我们各自写一张纸,阐明立意,写完之后一并打开。”
“好。”陆秀夫罕见地对这种事情如此积极,连忙从一旁抓起几只炭笔分发给众人,又取来一张纸撕开。
陆秀夫背过身去第一个写完,紧接着便是赵昰,可其他几人却在犹豫。这样一弄不像是在为题目做解了,怎么弄得像是为朝廷接下来的治国定下方略。
王应麟此刻有些后悔刚才嘴快,只得硬着头皮写了一下。
等张谢二人都写完了,赵昰点了点头,望向陆秀夫。
陆秀夫摊开手中的纸张,只见上面写着“士卿”二字,赵昰没做声,继续看向王应麟。
王应麟的纸上只有一个字“君”,紧接着赵昰眼神继续看下去。谢枋得是个“民”字,而张北庭写的是个“法”字。
赵昰拿起了自己写的纸对着众人展示了一下,上面写着四个字“天下共议”。
四位宰辅顿时面色大变,望着赵昰的眼睛一副不可思议之状,这官家莫不是得了失心疯?
这四人心中都有着士大夫千年以来的政治理想:天下共制,天下共治! 士大夫治天下乃是他们毕生之追求,一直想要乾纲独断的赵昰如何毫无征兆地变了性子,想要垂拱而治?
赵昰望着瞠目结舌的四人叹了口气道:“我所言者与诸位心中所想略有不同。这天下包含四位所言之物。”
”天下之治乱若在我,乾纲独断当八九无误。天下之治乱在公卿,四位宰辅所制之策也有八九当是良策。天下之治乱在于民,然民愚昧无知,若有些许民智断不至于这坊间全是陆相的谣言。天下之治乱在于法,那是断然无错的,无法度则百祸生。”
赵昰拿起水杯喝了一口继续说道:“诸位以为我所判如何?”
赵昰讲的没什么太大问题,以目前来说赵昰的决断大致都是正确的,而这四位也都是有才干的良相,几人纷纷点头。
“那官家所言的天下共治指的是听民意,得民心?那还是回到了官家所言的开民智上?”谢枋得开口问道。
“民智总是要开的,但没个几十年也做不成。”赵昰继续说道:“这天下之治乱无非是以法度约束君、臣、民,三者共议共治,不可以一人之言而定天下。”
“左相的天下之治乱在于公卿,若左相百年以后,我又昏庸选一秦桧、贾似道之人为相该如何解?右相所言在君,若我百年后传位于一昏君该如何?天下治乱在于民,而民之声不可上达朝堂,又何以谈民?”
“这大宋既然在你我君臣手中救了回来,当革弊立新思一长久之策。”
说到此处赵昰停了下来,他没有继续说下去,说得太多,怕这几位宰辅受不了。
“官家正值青春年少,何以言至于此。”几位宰辅听到赵昰已经在考虑百年之后纷纷面色巨变,起身行礼。
“坐坐坐,你我君臣亦师亦友,无需如此。”赵昰苦笑道:“这世间如何有长生不死的虚妄?我亦并非甚的神仙转世,这为江山为天下计,不正是诸位宰辅毕生之心愿?”
“今日只当是闲谈,革弊立新亦非一朝一夕之事。”赵昰望向陆秀夫:“左相以为我所言可得当?”
“这……”陆秀夫发自本心的想要宰辅天下,与士大夫共天下是赵宋的传统,他如何不想相权扩大,最好兼任江钲的枢密使才好。